不管您多老,多弱,只要您在,哪怕是余生都躺在床上,在我们进屋时,都会感受到您那犹如阳光般暖人的笑容。可如果没有了您,就没有了家的意义;不管我们长多大,没有了您,我们就成了没娘的孩子。
那启示圣经作者的圣神这样带领了天主的选民,祂打开信者的心,使他们明白圣经的意思。
祂犹如人类的慈亲,从内心深处自然涌流出对儿女境况的牵挂与担忧,从而揭示了祂那满怀慈爱与怜悯、宽仁和慈悲的「牵肠挂肚」。
(谷10:21)当耶稣注视那富贵少年的时候,心中充满了怎样的爱怜啊!各位兄弟姐妹,我们常说孩子是我们的未来,但对我们的青少年不能只寄予希望,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爱,而这爱,就存于正确的教育方式中。
因此,要警惕法利塞人的态度,别以为我们可以独自脱离罪恶;也要小心源于斯多葛主义的苦行做法:必须做这、做那。得多纳蒂斯神父强调,主耶稣以另外的方式,让我们明白这两种态度都不是正确的道路。
我们这所大学若也只依循现世物质主义的理据及自我认知,那真是悲剧。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完全不同的。 他说:我们的教育不是为改变他人信仰而是为改变观念。
他们有时在绝望中怀抱希望,留在那里,留在出生地,那自起初就回荡着降生成人的天主子的地方。愿真福八端中‘缔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称为天主的子女’能够实现。
为做到这点,需要成为那被称作‘对话’艺术的行家。这门艺术不是简易能学会的。我们不能满足于得过且过的生活,不能踌躇不前,而要在天主的助佑下往高处看,拓阔视野!
几年前,也曾拜读此书,的确有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这力量不仅在于作者优美的文笔,更在于德肋撒修女那伟大的爱。而我拜读此书后,泛起的不仅仅是鼓舞人心的力量,更多的却是自惭形秽。
我们每个人受邀进入这事件,像玛利亚、妇女们和百夫长那样,先站在耶稣的十字架前,聆听耶稣的呼喊和祂最后的呼吸,以及那延伸到圣周六整天的静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