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思想充斥在人类生活各方面,饮食、衣着、科技和人际关系无所不包。总之,暴殄的恶习乃是今世的习尚,它导致、甚至鼓励甩弃一旦用途告罄的人、事、物和共同关系[1]。
c.为基督徒团体,在复活节守夜礼中,重宣圣洗誓愿,作为遵行四旬期及圣周的高峰;我们重新许诺要委身于被基督十字架所改造的生活;与基督同死同埋,并与他一起复活,善度圣德的生活。
德行卓群,谦卑顺服,热心服务信友,看望病人,帮助穷人,每到主日瞻礼帮助神长送圣体,不管秋天还是农忙季节,出门骑自行车,教会有事随叫随到,不计较个人得失,常年累月牺牲时间,到各堂区讲道牧灵,不贪图名利。
教宗作为信德和生活的导师,指出了基督徒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世上不一定人人都能成功,也不是人人都能成为英雄,但每个人都可以仁慈善良。一个善良的人,就象一盏明灯,既照亮了别人,也温暖了自己。
“劳苦和负重担的”指那些受生活和罪恶压迫的人,就是那些为智慧及明达的经师和法利赛人所轻视的“小孩子”,他们因生活的贫苦和罪恶的重压而得不到真正的安息。
从社会身份看,耶稣传福音的对象可以说是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有税吏(匝凯)、平民(血漏病妇人)、知识分子(邀请耶稣到家中吃饭的法利塞人西满)、富人(少年财主)、穷人(捐小钱的寡妇)、娼妓(被抓的行淫妇女)、
杜五一的父母忠厚善良,事主虔诚,父亲曾修过道,对儿女们的品行要求严格,经常教导孩子们:天主的话永存不灭,要多积德行善,一碗饭自己吃了饱一时,给穷人吃了就有永远的赏报。
有的,而且相当重要,那就是引导财富的消费,调节穷人与富人间的紧张关系。
有人说生活的本质就是痛苦,也有人说是为了获得幸福。在我看来,生活就其本质来说只是一种日常性的存在。就生活的常态而言,生活既不是喜从天降,让你每天充满惊喜;也不是横祸飞来让你整天心存忧惧。
四、爱心活动我们也曾邀请太原保禄团体教友大夫做义诊、搜集教友们的旧衣来帮助穷人。在岚县上学的大学生,和他们一起去同学家,和教外的学生做朋友,也借此向他们家人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