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圣母安慰我们,让我们前进,继而让我们成长,就像一位好母亲,跟随儿子脚步的同时,发动他进入世界的挑战。受到这样鼓励的若望·狄也哥回到主教那里,主教向他要一个标记。
在学习和生活上,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在成长的道路上,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不是亲弟兄,胜过亲弟兄。两家人一直有很美好的交往,我的亲人就是他的亲人,他的亲人也就是我的亲人。
这个丑恶的现象促使我们改变生活的方式,提醒我们急速消除导致世界经济运作不良的结构性因素,修正经济成长的模式,这些模式似乎无法保证在今日、尤其在未来、能够尊重环境和人性的整体发展。
他非常关心青年人的成长。他在培养修生过程中,强调五个方面素质的培养:政治素质、宗教素质、文化素质、工作能力素质、身心健康素质。
伴随着2006年圣诞节的钟声,堂区的“光和盐”慈善网站在圣婴的呵护中、在主保若瑟的垂顾下悄然开通,他宛如一粒芥子,半年来,在基督的陪伴中、在大家的关爱下,已不断奕奕成长!灼灼闪光!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不同的“老师”或“师父”,然而,基督徒的师父和社会上的师父有很大的区别。社会上的“师父”是做工,或者做人的教导者,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一个领域比别人超前者。
这共融的精神能鼓舞司铎们的牧灵行动,使特定教会在合一中日益成长。感谢你们在祈祷中惦记我!我也为你们祈祷,并从我内心深处,为你们大家颁赐我的降福。(天主教会台湾地区主教团恭译)
别人的反馈,都是成长路上最好的养分。正如圣方济各一生安贫乐道,对万物饱含慈悲,当我们以他为镜,便能反思自己对物质的追求是否过度,对身边的人和生灵,是否缺少怜悯与关爱。
我们用绝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投身于教会之外在事业的发展,教堂的建设、活动的举行、教会财富的积累、社会爱德的推动等等,但却用很少的时间重视灵魂的救赎和圣化,忽视了自己蒙召的责任和使命,疏忽了教会内在生命的成长
正如圣若望保禄二世所说:“正是祂在你们内激起了那渴望,让你们的生命成就伟大的事……,使你们不断成长,也使社会更人性化、更有弟兄情谊”(第十五届世青节守夜礼,2000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