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教会劝告其子女们,应以明智与爱德,同其他宗教的信徒交谈与合作,……同时承认、维护并倡导那些宗教徒所拥有的精神与道德,以及社会文化的价值。」
梵二文献中有一段话曾深深的打动了我,“基督未曾取消痛苦,祂甚至也未曾愿意把痛苦之奥秘全部揭示给我们:祂自身承当了痛苦,这已足使我们了解其价值。”
可见判断爱的价值不是事的大小,而是爱的大小,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愿意,人人可以成为爱的天使。 晚年德兰的心脏功能日见衰竭,华姿评论说:“她却能以一颗残缺的心去包容整个世界”。
我们的每一个服务和劳苦,都是为了彰显主耶稣基督福音的救恩,彰显天父慈悲的面容,都有永生的价值和意义。基督徒福传的生活就是我们不断彰显的精神,是我们“外在的面容”。
圣母玛利亚和圣若瑟继承以色列人的信仰传统,将孩子奉献给天主,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也是对孩子生命价值的肯定。每一个孩子虽然都是由父母所生而来到家庭中,然而,每一对父母却“无法造出自己想要的孩子”。
当一位被选者拒绝聆听天主的命令时,他已经失去了被召选的价值走在偏离的道路上了。所以,天主又召选了达味来带领以色列人。
目的就是信仰价值的体现。每个人做事都有一个目的,有的是明显的,有的是隐晦的,有的是自己心里有数的,有的可能是潜意识的。永生天堂,才是我们的人生目的。
譬如,橄榄树,从不炫耀它的果实和价值,却默默地奉献出珍贵的橄榄油,可以用来治疗伤口,也可点亮油灯,带来光明。这正如撒玛黎雅人一样,不求回报地付出。
请注意,耶稣并非否定玛尔大的服务,也绝非贬低行动的价值。若无玛尔大慷慨的接待与辛劳的忙碌,耶稣可能就没有地方歇息,也就没有了与玛利亚交谈的机会。
在过去,是可以看到一个一元整体性的文化母体的--它的信仰内涵,以及它因信仰所启发的价值,广泛被人接受,但由于一深刻的信仰危机已侵袭许多人,在今日社会的广大群体中,似乎已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