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为能拥有教会的心肠,教宗鼓励与会者们「走出自我」,拥有普世教会的视野。
教宗在讲话中提到创建这个圣部和宗座东方学院的本笃十五世教宗,今年是他去世100周年。教宗盛赞本笃十五世对在基督的教会内不分彼此、众人皆为兄弟,以及极力反对战争作出的重大贡献。
他说:「世俗之子在应付俗世的事务上,却比光明之子还要精明。」在「不义的管家」的比喻中,「不义的钱财」和「俗世的事务」是两个类同的说法。它们都是「别人的财物」,不是「真实的财物」。
3、培植原则:阐明圣召的需要、本质及其价值;成立圣召善会(圣召委员会),以系统且和谐的方式,指导并推动有关圣召的培植工作;对于现代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的成果,应善于利用;关注普世教会的需要,要特别协助那些急需牧者的地区
穿儒服,废除僧名,并且努力学习儒家经典,在生活习俗上向中国社会名流靠近,竭力成为其中的一份子,为创造更好的福传环境。第三,利玛窦是科学技术传播者。
主教接着分享了孤独无助与喜乐之间的关系,强调,当我们不被社会所理解甚至误解的时候,感到孤独无助的时候,正是我们更接近主耶稣基督的时候。享受这份孤独,会让我们的生命充满喜乐。
宗教关系包括党和政府与宗教、社会与宗教、国内不同宗教、我国宗教与外国宗教、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关系,其中党和政府与宗教的关系居于核心地位。
图片来源:本文作者(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曾经有位神父在平信徒学习班转了篇文章,原文发表在共融社,内容有关梵二会议。马上有人呼应说:“神学太烧脑”!“烧脑?有多烧脑?还神学?!”
因此,司祭在筹备弥撒时,应注重天主子民的共同神益,而不是他个人的喜好。此外,他也要谨记:在选择不同经文时,务要与其他在圣礼中执行职务者,连信友在内,彼此商量和协调,尤其是那些较直接与他们相关的部分。
各地教会发展不一,主客观条件千差万别,但共同的奋斗目标——构建和谐;相同的力量源泉——荣主益人,使我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