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苛德摩一如我们所有人,可以仰望被钉在十字架上的那位:祂战胜了我们所有恐惧的根源--死亡。让我们也抬起目光,望向被钉的那位,让耶稣与我们相遇。在祂那儿,我们找到希望去面对我们生活中的改变、获得重生。
我们要决心忍受任何苦难,甚至死亡,也不可失去耶稣。已经失去耶稣的,必须用痛苦和补赎的眼泪去找寻他,借着一个妥当告解,必定能在圣殿中再寻到他。
他说教会存在是为了福传,也就是说为了宣讲,为了成为恩宠的渠道,为了罪人与天主和好,并为了使基督的牺牲在弥撒中永存不朽,并纪念他的死亡和光荣的复活。《在新世界中福传》描述了福传的本质方面。
论劳碌,我更多;论监禁,更频繁;论拷打,过了量;冒死亡,是常事。
宗教的灵魂观就是宣扬死亡的只是肉体,作为精神实质的灵魂是不死的,从而减少了对死的恐惧。
死神接着说:“事实上,我和他今晚确有一个死亡约会,不过,地址是在遥远的赫尔辛基。”真是无巧不成书。
他不止一次地反问自己:在这个苦世上,不知每天要发生多少不幸的事件,有多少人和自己一样或比自己更悲惨地遭受创伤甚至死亡。既然痛苦与灾难是无法避免的,那么自怨自艾又有什么用呢?
另外,2009年我于澳门念书期间,H1N1(俗称猪流感)在香港大爆发,当时香港累计有超过两万人感染,其中死亡15人,但澳门却并未出现类似的大规模感染,更未见死亡报告。
另外,2009年我于澳门念书期间,H1N1(俗称猪流感)在香港大爆发,当时香港累计有超过两万人感染,其中死亡15人,但澳门却并未出现类似的大规模感染,更未见死亡报告。
谈到器官的捐赠,两个礼拜以前,有个教友周末避静,我认识了一位刚退休的大学教授,他跟我说,15岁的时候他的肾脏不行,经常昏迷,甚至濒临死亡。经过两次换肾,生命得到延续,而且看起来他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