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可能”就是主耶稣为我们开辟的“道路、真理和生命”(若14:6)。跟随主耶稣,我们就会认出人生的“目的”和“工具”,也就会做出信仰的智慧选择。在天主前,没有一个废物,更没有任何东西是邪恶的。
通过伯多禄和宗徒们所传的福音我们知道,在现时天主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通往幸福、平安、喜乐的道路,耶稣基督说,我是道路,真理,生命(若14:6),在将来,主耶稣已经给我们预备了天堂的福乐。
这种在“爱德中实践真理”(弗4:15)的陪伴,有力地促进了每个成员在信仰旅途上的持续成长与皈依。3.责任意识的培育与平信徒赋权:在共同学习和分享中,成员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作为“受洗者”被赋予的使命。
耶稣基督是道路、真理和生命(若14:6)。他为了我们世人的罪而受苦、被钉在十架上,赐予我们悔改和宽恕的恩赐。为此,所有的人唯有借着祂的慈悲和恩典才能得救。
基督教一般这样来理解宗教与理性(科学是理性的结晶)的关系:根据托马斯·阿奎那的看法,宗教的真理是超自然超理性的;但它不是非理性的。单单依靠理性我们不可能深入到信仰的神秘中去。
方舟上的乘客有爱、希望、宽容与真理,使人们的内心的混浊得以洗清,灵魂得到救赎。
倚恃上主的人,必明白真理;忠信于上主之爱的人,必与他同住,因为恩泽与仁慈原归于他所选拔的人。”(智3:1~9)耶稣基督的恩宠,与他们的心神同在(参斐4:23)。视死如归的他们,又何其英勇!
以色列的历史也告诉我们一个不变不争的真理,亲近神得福,离弃神转向偶像便被神离弃。耶利米书中也同样描述了他们离弃神之后的残状。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甚至慈心的妇人亲手煮自己所生的儿女。
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神学家,不断地汲取人类历史上优秀思想家在认识论与本体论方面所做贡献的精华,对涉及真理、宇宙、生命、灵魂、死亡、救赎、罪恶等一系列人类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按照时代的要求,及时地进行论证与回答
基督降生,是为真理作证,是为拯救人类,而不是为审判人类,是为服务人类,而不是为受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