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位让西方人知道中国,后一位让中国人知道西方。利玛窦手持望远镜,瞭望天空。对康熙皇帝而言,利玛窦代表着所有来华传教士要效法的政治上的正确典范。今日中国把利玛窦看作“中西文化交流的黄金时代”的象征。
今日西方音乐的基础就起源于天主教的音乐,它的发展与天主教的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也受到《圣经》的广泛影响。
西方的隐修制式生活,承继无数先人的足迹,这些先人有男有女,舍弃世间的生活,一心追求天主,「以爱基督为最优先。」
为了培养修士的服务与实践,复活节期间,培育团的神父们决定让神学班的修士到堂区帮忙过瞻礼,而我便是其中一位。短短的三天生活已经让我有了深刻的体验,在此我将看到的四个场景分享给大家。
《新铎声》内容不但每期都有教廷文献的译文,如教廷圣部的部令、教宗的通谕,并且也有神学、哲学的论坛专文,以增强彼此的学识交流。
学习结束后,我去教区培育中心服务,在服务过程中,我感到自己在神学知识方面的欠缺,天赐良机,于是就有了到那里学习的机会,这为我又是一份恩宠。
文学、艺术无疑地也有很大用处,我们可以利用为开发理智有效的工具,并可以作为协助教会救灵的锐利武器,因此也可尽力学习,但这些俗学对司铎们的职务来说,属次要地位,倘喧宾夺主,只顾俗学而整个地放弃神学,那一定会使生活趋向不正确的方向
狄总主教:……我是1928年5月7日出生,1940年入小修院,1947年入开封总修院,1950年主教让我去罗马读书,1953年12月20日圣神父,我神学毕业是在
按福音的观点,「施与」不仅仅是慈善行为,而是爱德的具体表现,爱德是一种神学德行(theologicalvirtue),是在要求内心的改变,能爱天主、爱近人,效法在十字架上牺牲、为我们而付出整个生命的基督
他们会更好地获取这一目标——如果他们学习,从他们开始的时候就学习,如何使用这些科技手段以达到适当的目标——由音效技术营造良好的神学观念并在司铎灵性沟通中充分反映出天主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