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逗留期间,一天,圣神神哲学院的教授、宝血女修会刘赛眉修女邀请圣神研究中心的英文主编安贝蒂修女(Sr.BettyAnnMaheu,MM)和我去山下招待她的朋友——来访的玛利诺会佳真妮修女。
但可惜在城镇教会,无论教堂、还是修会,都少见民族服装的身影。一些少数民族籍的神父、修生告诉我们,少数民族男装与普通装束差别不明显。修女们则以为,现在进步了,普通便装更方便。
现在的人民路民航局售票处),进堂望弥撒的人虽然不多,总算有了新的进展,宗座闻讯甚喜,随即派德籍圣言会神父奚伯乃来迪化帮助传教,又拨款在迪化小南门外(今日的和平南路)买了约200亩土地,经过数年的辛苦,建起了一座圣堂(今日堂院的老堂
一位常年在老人院参与弥撒的80岁的秦大妈说:老人院搬走了,我心里很难受,11年来一直在这里参与弥撒,我感觉这里的老人们辛苦一辈子都是被天主喜爱的人,我和这里很多老人都是好朋友,我爱这里的老人们,也透过他们更加爱天主
枢机主教边走便告诉我:2006年卸任高雄教区主教前,征得耶稣会省会长的同意,我的朋友出钱出力在四维文教院的楼上加了一层,单独为我修了这个可以祈祷、会客、读书和休息的寓所。
今年87岁的兰石神父,从1956到2005年在陕西三原教区修石渡堂区任本堂。在他51年的本堂生涯中,修石渡出了13位神父和24位修女。
1991年9月,凤翔教区修院招生,经李保禄神父推荐,何全林进了教区修院,以后又在西安大修院深造,2002年8月领受了铎品。让教会在千阳站稳脚跟2003年圣母升天节,何神父出任千阳堂区本堂。
教宗在聚会开始时﹐为基督徒成为「和平的见证人」与「人类大家庭的修和酵母」祈祷。
提到教会,菲律宾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信仰文化及传统,不但教堂和修院林立,而且不缺神职和修道圣召。然而,有持枪保安把守的教堂和修院门口,与伺机乞讨而不断来回走动的流浪儿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读书到初三下学期的时候,我志愿修道,父亲反对,要我考高中,而自己决心非常大,一心向往,这样就在和父亲的争执与对修道的向往中,精力偏离了学业,最后高中没考上,修院也没去成(当时不满18岁也不能入修院),就连复读初三的入学考试都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