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亚美好的仪态早晚面对玉簪花,而应揣摩其含意,作这样的领会:山居中的童贞女从早到晚在玉簪花的对比映照下,显得格外圣洁端丽,蒙受上主的喜悦,而满被圣宠……可见作者借用这诗句透露了玫瑰经欢喜一端的内蕴,为咏圣母领报的奥迹作好铺垫
复活是超出人的经验和理性,单靠人的能力,我们无法明了信仰的奥迹。在基督徒的生活中,理性和信仰都是非常重要的,都是天主赐给人的礼物。
问14:赎罪节预示了什么新约奥迹?(延伸理解)答:赎罪节预示了耶稣基督的救赎工作,祂是那真正为我们赎罪的大司祭,也是那“带走世罪的天主羔羊”(参若1:29;希9章)。
当基督徒以生命践行“不求被爱,但去爱”的倒空之路时,便与基督救赎的奥迹同工,使沙漠变为祥和的乐园。
书中未曾提及耶稣的替人赎罪,被钉十字架,天主的三位一体……。只在书的最后稍微提到耶稣的降生成人。
然而,在耶稣走向哥耳哥达的三次跌倒中,这位总主教让人隐约看到希望确实存在:在磨难中,对天主的热切祈祷减轻个人十字架的重担。同时,我们从基督身上学习接受脆弱,不因任何挫败而灰心丧志。
直到公元63年,基督徒和犹太教徒分布在罗马帝国境内,他们朝同一个方向祈祷,就是耶路撒冷圣殿的方向,那圣殿离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哥耳哥达和祂升天的山都不远。
一个旅客被一个蒙面的壮汉抢劫了,在壮汉转身要走的时候,这个旅客忽然看见劫犯的脖子上居然佩带着一个闪闪发光的十字架!于是,他壮起胆来小声责问:你还信耶稣?壮汉用两个指头提起胸前的十字架对旅客说:怎么啦?
基督十字架先知性的力量能填平一切分裂的壕沟,治愈各种创伤,使兄弟友爱和好如初。政治事件将朝鲜民族分为南北两部分,但两地的人民却反映出是同一块土地的儿女。这项人的经验帮助大家理解到分裂的悲剧。
今后有什么结果彭瑞正夫妇不知道,但他们明白无论遭遇何种患难天主始终爱他们,只有依靠天主的助佑才有背十字架的力量,只有背十字架才能进入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