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人、铁匠、面包师傅、乐师、打水的妇人、玩耍的儿童……,都在说出日常的圣德:以不平凡的方式欢乐地履行日常事务;耶稣就是这样诞生,为与我们分享他的生命。7我们渐渐来到山洞,我们看见玛利亚和若瑟的圣像。
于是众人齐祷,祷声响彻长空……几天之后,江南有人来报说,那一天的中午,扬州一个讲堂聚集了1000多听众,发现从西北方传来奇异的香味和祈祷声,从讲堂北门而入,直出南门,大家都感到惊异,就不由自主地都随着祈祷声和芬芳沁人的香气流散的方向走出了会场
在这条路上你们有那么多的榜样,考虑到我们出现在青年人中,我喜欢记得一位里斯本的青年,圣JoãodeBrito——他曾是这里的一位小伙子——几个世纪前,在那么多的困难中,他出发去印度,他开始用他所会见的人的方式讲话穿衣
早年经历利玛窦于1552年出生在意大利中部的小城马切拉塔,离亚得里亚海不远。当时,耶稣会在1540年才刚刚成立,利玛窦在他们最早的一所学院学习,在那里他学习了人文科学。
[page] 一个马上要离开人世的人努力地对德蕾莎修女说出最后一句话:我一生活得像条狗,可你让我死得像个天使。
随后说了句稍等,就跑出去了,然后告诉母媪说秦学士来了。老媪一听,于是立即出来设宴,招待少游于大堂,艺妓则披冠帔立于阶下,向北面礼拜,少游忙起身答谢。
有一次,他依主教指示与母亲小聚后,出发到黄海道去递交外国传教士信件给中国船只,并开辟新路线接运传教士入境等秘密工作。但那一次黄海道航海行,竟成了他的殉道路。他把信传给中国船后,回途中被士兵逮捕。
无所适从的好司铎,只能说出那样令人无奈的话来:人家老外这样做,这样说!问题就在这里!我亲身接触过待圣的司铎,礼仪一窍不通,一无所知,据说还都是留学生,其后来的情况可想而知。
罗马教宗从拉特郎条约以来,自称是“梵蒂冈的囚犯”,多少年来教宗不曾步出梵蒂冈城一步。但自若望二十三世以来,教宗主动走出了梵蒂冈宫,视察世界各地的教会。
它以朴实的内容,浓缩出整个福音讯息的深意,可以说是福音的综合纲要(2)。圣母玛利亚因着天主在她童贞的胎中降生为人的救赎工程,而发出的永垂不朽的「谢主曲」(Magnificat),在其中荡漾回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