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正是画家8岁的儿子厄玛奴耳,黑色小礼服口袋露出了白方巾的一角,画家巧妙地签上他希腊文的名字以及他儿子出生的年月。格雷科以自己特殊的艺术魅力抓住了观众。
如梅瑟带领以民出埃及,靠的不是自己的能力与智慧,而是对天主的顺服;厄利亚战胜祭献巴耳邪神的450位司祭,靠的是对天主的信赖与服从;宗徒时代教会的复兴,更不是靠宗徒们的智慧和能力,而是靠圣神的大能。
恭读圣保禄宗徒致厄弗所人书 4:11-16弟兄姊妹们:就是基督赐与这些人作宗徒,那些人作先知,有的作传福音者,有的作司牧和教师,为成全圣徒,使之各尽其职;为建树基督的身体,直到我们众人都达到对于天主子,
(出3:1-6;9-12)上主召唤先知“撒慕耳、撒慕耳”,撒慕耳听从了老师厄里的教导,谦逊地说:“吾主,请发言,尔仆在此聆听!”
(拿过约书)让我翻翻看,找到了,找到了,上面这样写道:厄弗辣大白冷,你在犹大群邑中虽是最小,但是将由你为我生出一位统治以色列的人,他的来历源于亘古,远自永远的时代。
然而,在显现给往厄玛乌去的二徒时,主耶稣说:默西亚不是必须受这些苦难,才能进入他的光荣吗?没有人愿意受苦,更没有人愿意接受本不该是自己承担的苦难。在山园祈祷时,主耶稣也说过:父啊!
这一切事的发生,是为应验上主藉先知所说的话:「看,一位贞女,将怀孕生子,人将称祂的名字为厄玛奴耳,意思是:天主与我们同在。」
正是在那里,在那个原是挑战的现实下,玛利亚为我们诞生了厄玛努耳。天主子不得不生在马槽里,因为祂的子民没有给祂留位置。祂来到了自己的领域,自己的人却没有接受祂(若一11)。
熙笃会士来到中国的时间是1883年(清光绪九年),初来者是厄弗冷(Ephrem)神父及一位会士,选定的会院地点是河北省涿鹿县杨家坪,一个距北京“二日路程”的村庄。
在381年的君士坦丁大公会议及431年的厄弗所大公会议重申耶稣基督的天主性。教会现在对耶稣的信仰是:一个位格,两个性体,人性及天主性结合成一个位格。当我们谈到天主子时,一定有一个相对于子的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