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耶稣也提到史逻亚塔的倒塌,造成许多人伤亡,我想人们一样问了耶稣对那悲剧的看法。他们想知道,该怪责谁呢?比拉多(压迫者)?或加里肋亚人(制造事端者)?还是悲剧中的亡者(罪人)?
这些城市也不是临摹史纳尔沙漠的巴贝尔塔,来让人们“建设一城一塔,塔顶摩天,好使他们的名得到光荣”的地方(创11:4)。
纳塔乃尔的经历更典型。起初,他很不屑于斐理伯的话,斐理伯没多做任何辩解,只是让他自己去“看一看”。之后,斐理伯便全然退场了,是纳塔乃尔与耶稣的个人性相遇使他相信耶稣是天主子的。
脑海中浮现出巴贝耳城和巴贝耳塔的故事(参创11:1-9)。它讲述了一个社会规划,涉及到为了集体的效率牺牲所有个体。
他们以苦为乐,以贫为乐,辛勤劳作,为教会服务;宣讲圣道,劝人悔改,传扬福音,服务病患;严厉克苦肉身,简衣缩食,守大斋,睡草铺,是他们的家常便饭。
它首日的礼仪提出了三项圣经和基督徒传统极珍视的补赎工夫:祈祷、施舍、禁食,让我们妥善预备复活节,感受天主的大能,正如我们在复活节夜间礼仪中所听到的:天主的大能「为我们驱逐邪恶,涤除罪过,使堕落者痛改前非,给忧苦者带来喜乐;它消除仇恨,克服了罪恶的势力
我们要克胜这种诱惑。 教宗最后在谈到媒体犯罪时说,最严重的罪是走上谎言的道路,即误报、造谣和诽谤。教宗说:造谣是死罪,但我们可以查明真相,承认那是造谣。
据德国国际人权协会宗教事务专家费里克表示:「我不会以『迫害』来形容基督徒在土耳其的处境,但相较伊斯兰徒,特别在宗教自由上,他们无法享受同等权益。」
此堂为西班牙籍耶稣会神父李光治建造,哥特式建筑,内部呈罗马式,大堂门口为希腊式的多立克柱廊,为当时上海东区最大的教堂,对面有方济各修会开办的医疗诊所。
天主教东方礼教会的13位代表中,不乏伊拉克和乌克兰等战乱国家的教会领导人;如伊拉克天主教加色丁礼宗主教萨科枢机和乌克兰天主教希腊礼大总主教舍夫丘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