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单位有一个职工因病住院了,单位领导很是照顾他,不仅买些慰问品去看望他,还保留他的工资(按理休病假要扣工资的),只是扣了他的奖金。
一次她在西关医院住院,就给同病房的女病友宣讲,还打电话让看望她的教友带来“信德”,请神父来降福病友——在她出院前,两位病友在病房里接受了洗礼。
母亲在2003年手上患皮肤癌,我们都为母亲做九日敬礼,二姐也从国外回来看望母亲,带她到市医院放疗一个月完全康复。
方建平主教专程赶来看望参加培训的家人,并主祭了30日下午和31日主日弥撒。
他与中国、中国文化及中国饮食有缘,在香港生活了大半辈子,生前曾多次来石家庄看望我和同事。他热爱中华文化,尊重、理解和热爱两岸三地的中华教会及人民。
1997年,我又获得机会到美国进修,我趁假期到圣母大学去看望弟弟耀华和倍玲,当然,他们邀请了尹玮玲和吉姆来家吃饭。我与他们已是“老友”,能在异乡与他们重逢,真有说不出的高兴。
在她最关键的时刻,她去看望她的表姐依撒伯尔,福音里说玛利亚“起身,急速去了”(路1:39)。
爱心超市公开向贫困人群及各弥撒点捐献整理、熨烫好的衣物1000件,并发动教友出资出力将堂内客房部的十几套被褥拆洗一新;爱心小组,祈祷小组,福传小组也不甘落后——看望病人,探访年老体弱,清洁堂内外卫生与节前准备工作
马丁从靴子上认出来,这个老人就是斯特潘维尼奇。他的靴子破旧不堪,马丁曾给他补缀过一次皮。附近的一位商人收留了他,他平时的工作就是帮商人做点事。这时,他正在清理马丁窗前的积雪。
20年过去了,现在参加主日弥撒的比例大概是25%到30%,而且大部分是老人。由此可知,世俗化的问题非常严重,必须进行新福传,教会必须有新样貌;极度需要为这已改变的现实找些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