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新约时代,圣经对如何帮助穷人做了进一步的阐述,玛窦福音记载:耶稣在橄榄山上曾教训门徒们说:“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做旅客时,你们收留我……”很明显,耶稣就是把这些不幸的人,看成是他的弟兄
(达12:2-3;依26:19)三、新约的死亡观新约子民对死亡的认识已经超越了生命与肉身自然消失的死亡,而更深一层地把死亡视作不能得救的状况。正如耶稣所言: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还是一粒。
塔格莱枢机接着表明,教宗方济各曾对他说:「我不该成为菲律宾牧灵访问的中心,中心应该是耶稣。」枢机于是尽力向菲律宾和这次访问的筹办人员传达教宗的心愿。
天主对犯了重罪的以色列子民发怒时,梅瑟并未听由天主重罚百姓,却站出来为子民恳求天主赦免罪过。梅瑟此举预示了耶稣为我们的代祷。教宗说:「耶稣是我们与天父之间的桥梁。
作为一个教友,最重要的是他的信仰是否根深蒂固。在一个不信仰的社会中,在一个信仰占少数的团体里,在一个有信仰会直接威胁、侵犯自己的切身利益时,要坚持自己的信仰,确实需要相当大的勇气。
并且,要以“普遍性、恒久性、敏捷性”去认真践行,善度“耶稣化”生命。谆谆劝导人行耶稣所吩咐的,经由基督的道路真理生命升华人生,共仰天主的国来临.在读完《葡萄园雇工人》一文后,有“更上一层楼”的感觉。
(玛13:29-30)这里的主人是指基督耶稣,仆人是指天使,麦子和稗子分别指善人和恶人。耶稣为什么怕拔稗子时连同麦子也拔了呢?
他借着饼和酒的形象,使自己为人奉献出来的身体和为人倾流的血真实地留在人间。最后晚餐弥撒中有纪念耶稣给宗徒洗脚的礼节。教宗说:耶稣借着这个行动邀请我们彼此相亲相爱,就像他爱我们一样。
教宗向参与礼仪的7万名信友表示,耶稣在祂的时代成了冷漠的受害者;今天,世界上的边缘人士和难民也遭人冷漠以待,人们不愿对他们的命运负责。
因此改变计划,首先向师生们简要地介绍了讲稿内容,然后与师生们展开了轻松喜悦的交谈对话。 教宗先简要介绍了他的讲稿内容,他说,在耶稣会士的培育中,气度是人性成长中的重要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