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希望不是基於人的承诺,而是在信德中扎根。施予救恩的天主也召叫我们活出这个经验。天主使耶稣从死者中复活,为叫我们也能藉着耶稣从死亡走向生命,成为焕然一新的人。
贤士们却不满足於勉强度日和随风飘荡,而是直觉到需要有一个远大目标,才能真正地活着。他们因此举目向上看。可是,我们又会问自己,在那些举目望天的人当中,为什麽许多其他的人没有跟随那星呢?
打桥牌时,我们手中所握有的这副牌不论好坏,都要把它打到淋漓尽致;人生亦然,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而是我们处理它的方法和态度。假如我们转身面向阳光,就不可能陷身在阴影里。
“同情”人性软弱的标记不是罪恶,而是为赎回罪恶及净化罪恶、分担它负担的力量。我们司铎无法过隐退独处的日子,而是浸在此世的苦难中。我们该借助基督的帮助,在与基督的共融中设法改变这种状况,将它引向天主。
朝拜天主不是一项义务,而是一份殊荣。人需要有该当朝拜的崇高对象!因此,不是天主需要受到朝拜,而是人需要朝拜天主。教会推崇一种朝拜天主的特别形式,即朝拜圣体。
等等,其实,我们缺乏的不是福传机会,而是没有宣讲的勇气;我们缺少的不是福传对象,而是没有勇于宣讲的信心;我们短缺的不是时间,而是不愿肩负传扬福音的职责;我们靠的是自己的能力,而忽视了圣神的助佑和引道。
尤其在基督的时代,成为牧人不只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生的;我们要谈及的不是一种有固定工作时间的职业,而是与羊一起度过整天整夜——我要说的是——与它们的密切关系。
然而,耶稣不是来消除苦难的,而是来将其转化的:“我就是复活,就是生命”(若十一25)。因此,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我们是否会死,而在于我们是否真正地活著,信靠基督和祂的话语。
神父首先不是一位讲解有关天主奥迹的神学家,而是一位让天主的奥迹临现在特定时空中的司祭;神父是来举行祭献不是来默观,是来祝福和圣化,不是来训诲和启明天主奥迹的。
梵蒂冈发言人表示,教宗作出这决定,并非因为恐惧,而是为免正受苦难的人,进一步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