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说:我们必须改变思维方式:不再认为他人是对我们舒适生活的威胁,而是给予对方尊重,认为他能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为我们的社会贡献更多财富。
换言之,牧灵的关怀不是仅仅对一部分人,而是要面向所有的人。纳尼尼主教强调说,成圣、做活的见证是主教的神圣使命。他引用保禄六世教宗曾说的:当今,人们不听信伟大的宣讲,而是听从美好的见证。
1.中悦天主热心人做任何事时,都在寻求天主的旨意,他不是仅在某一方面,而是在整个生活的各个层面上履行天主的旨意。单纯的祈祷多并不说明本人爱天主的心就诚,激情的泪水也不说明爱主就真。
一、诱惑对于果的口水是从想象的口流到心里的二、罪不是背着天主摘了果而是摘了果又背着他把果核埋掉三、地狱其实埋到了自己心里于是它生根发芽并最终成倍地结出恐惧之果
“中国天主教会与社会的融合”,这不是一个“要或否”的问题,不是一个“应与否”的问题,也不是一个“能与否”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进行”的问题,因为我们确认基督信仰所主张的价值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当代中国人所追求的价值
爱不是来自我们的才能,而是天主的恩宠。”“爱的圣神将爱倾注在我们的心中。祂让我们感到被爱,教我们如何去爱。祂是我们灵性生活的‘发动机’。”教宗解释道,圣神是天主的记忆。
光荣不是空洞的赞美词,也不是外在的仪式或言语,而是生命的果实,是信仰在生活中活生生的体现。
原来这不是教宗本尊,而是15名艺术家花了近半年时间打造的蜡像,当天是在巴黎圣母院外向媒体介绍,然后移到格雷万蜡像馆展出。
教会训导:《天主教教理》第2568条指出,天主常在日常生活中向人显现,祂的“拜访”并非只限神圣场所,而是临于日常生活的帐幕中。「上主在玛默勒橡树林里,显现出来。」
旧约时代的以民总是从天主惩罚的角度描述天主,这种把天主当作暴君的做法给后世一个很大的误解,以至于我们看新约时会发现天主前后的截然不同,因为当时以民不是从内心敬畏上主,而是怕,这是祖宗亚巴郎的天主,我们从小接受这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