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此刻走在同道偕行的旅途中,这也是一种移动”。枢机最后说:“接纳尘世间的许多旅人,是在旅途中携手共进、走向天乡的一种方法。”
伯多禄大殿的礼仪,就是体现一个共融特征,同道偕行的特征。这是多元文化中的共融,这是在共同信仰中的共融,这是一个在共同牧人内的共融。这个声音,由一位中国人口里发出,含义格外深刻。
在过去一年内,教宗访问了蒙古和马赛,接下来又要迎接几项重大盛事,例如以同道偕行为主题的世界主教会议第二会期,以及禧年。
枢机的愿望是,加固合一的联系,走在同道偕行和对话的道路上,保持“共融”、推进使命。唯有如此,教会才能为人类带来希望,成为“基督的灯塔,爱与慈悲、怜悯、正义与包容的灯塔”。(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我们今天更愿意说,以“同道偕行”的态度。确实,这就是耶路撒冷会议上发生的事,涉及到强制要求外邦归化者遵守梅瑟的法律义务。
解决之道在于持续深化“共议同行/同道偕行”(Synodality)的精神:1.深化与堂区及牧者的伙伴关系:基基团需自觉融入堂区整体规划,牧者则需给予信任、支持、适度的引导和必要的培育资源,建立畅通的沟通与协作机制
王伟(2006年10月14日星期六)尊敬的神父、各位同道、各位同仁: 在这秋风送爽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信德”迎来了15周年华诞,值此庆贺之日,我受《中国天主教》编辑部主编刘元龙教友的派遣,前来参加这个隆重的盛会
嘉诺撒会关小梅修女表示,“藉创会200年庆典之际,邀请大家从内心出发,回到玛大肋纳从创立修会的开始和修会持续成长的过程之中,一起回忆玛大肋纳本人和她最早期的同道们,都是如何对天主的光荣和对人灵的得救充满热情
尊敬的神父、各位同道、各位同仁: 在这秋风送爽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信德”迎来了15周年华诞,值此庆贺之日,我受《中国天主教》编辑部主编刘元龙教友的派遣,前来参加这个隆重的盛会,深感荣幸。
相反同道的愤恨:为什么他当上了主教而我还是一个乡村的本堂?为什么他有机会出国深造,而我却没有呢?为什么她/他那么引人注目,而我却没人注意呢?相反长上的愤恨:为什么他/她那么偏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