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文告中指出,藉着第23届世界病人日的机会,他愿意向身患疾病并以各种方式与受苦的基督相结合的人以及照顾他们的人说话。本届病人日的主题邀请我们默想《约伯传》中的一句话我作了盲人的眼,跛者的脚。
教宗指出,「女性与男性看事情的眼光不同,她们懂得提出男性无法理解的问题。当我们的心准备好自问和哭泣,我们就能有所理解」。教宗表示,「世俗的怜悯无济于事」。我们必须学会哭泣,今日世界缺乏「哭泣的能力」。
教宗谈到荡子比喻中的慈父,从而指出父亲为子女成长的几个基本品德:父亲必须是有耐心的人。许多时候他做不了什么,唯有等待;耐心祈祷,温和、宽仁地等待。一个好父亲知道等待,知道从内心深处宽恕。
教宗指出:一个民族的希望与两代人的和谐有一种密切关系。子女的喜悦使父母的心颤动,重新开启未来。子女是家庭和社会的喜悦,他们不是生殖的问题,也不是使用何种方法获得生命的问题,更不是父母的占有物。
孙姬雅指出,香港为气候公义的禁食运动在廿三日才正式开始,但香港人可尝试在年初一茹素。反正许多佛教徒在这一天也会茹素,大家可以配合得很好。
教宗方济各2月18日在圣伯多禄广场上的周三公开接见要理讲授中指出,世界若失去友爱,分裂和战争就会不断发生;基督徒要做用心爱弟兄姊妹的表率。在这思想下,教宗为以家庭为题的要理讲授翻开新的一章。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3月5日在圣玛尔大之家的清晨弥撒讲道中指出,世俗生活遮蔽人的灵魂,使人无法看到生活在他身边的满身疮痍的穷人。当天的福音记载富翁与拉匝禄的比喻。
教宗指出,内部问题包括「那对投机取巧的夫妇;外部问题则有迫害」。然而,伯多禄勉励基督徒团体,别因迫害而惊慌失措,因为迫害有如「提炼黄金的烈火」;在圣神内重生的团体正是「在困境和迫害中」被提炼。
教宗在弥撒讲道中指出,司铎应肖似永恒大司祭基督,是福音的宣讲者和天主子民的牧人,将主持敬礼活动,尤其要举行主耶稣的牺牲祭献。
教宗指出,不求回报地跟随耶稣,是对耶稣白白赐予我们爱与救恩的回应。既想跟随耶稣又想贪图现世、既要贫穷又要财富的道路,是一种半途而废、贪求物质利益的基督信仰。这是世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