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显示,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1962-1965)结束时,教会出现神父离职潮。教宗保禄六世(1963-1978)对此深感忧伤,但一般都批准豁免申请。
也正是贯彻了梵二大公会议精神,真正体现了福传本土化的要求,才会有后来的喜人局面。 以教会音乐为例,曾盛极一时的教会民乐队,由于自身的原因和在流行音乐和铜管乐队的冲击下,在多数堂口销声匿迹。
因此,教宗在主持圣祭礼仪时不是面向信友,而是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之前实行的背向信友,面向祭台墙壁的方式。这个方式引起意大利此间许多人的惊奇,他们以为教宗复古了。
梵二大公会议后的新礼仪年历又把30日纪念日取消了。本瞻礼日的弥撒经文很明白地指出这瞻礼在教会中的特殊意义。
保禄六世教宗在一九六五年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结束时,同样来这里向圣母献花。
保禄曾清楚地说:“你们每次(在弥撒中)吃这饼,喝这杯,你们就是宣告主的死,直到他再来”(格前11:26)所以,弥撒是十字架上流血祭祀的重现,这是教会在脱利腾大公会议所声明的道理。
既然是大公性的教会,当然不会排外,或以肤色、种族、语言、歧视他人。第二个因素便是华人(Chinese)特色,因为我们有悠久的文化背景和传统。正因为有共同文化传统,便有所谓凝聚力(Cohesion)。
但他说,这或许该由世界主教会议或一次特别的大公会议来作出最后的决定。当被问及他的主教同伴们如何思考女执事的问题时,博德主教回答:「总体来说,他们均思考与该主题相关的内容。
在梵二大公会议之前,于斌主教已早有真知灼见,率先提倡宗教融和合作运动了。于斌主教(左四)代表中方颁奖授旗给魏德迈将军、马歇尔将军,感谢他们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
「针对时至当年一直盛行的传统,梵二大公会议的精神事实上被解读为批评或负面的态度。那种传统必须以新的关系取而代之,也就是向世界彻底敞开的关系」,甚至是「培养出焕然一新、与时俱进的『至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