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那年,在教会朋友的引导下,我认识了天主,并接受了洗礼,但当时并没有真正地了解,也没有生命的改变,更不懂得交托和信赖,领洗对于我来说,只是接受了一个神印而已。
耶稣不愿意我们只是被动的受惠者,祂愿意我们跟祂一起成为施惠者——他人的护慰者。这正是:白白得来的,也要白白分施(玛10:8)。
梁志忠的父亲虽为基督徒,却只是一个挂牌教友,梁志忠说:“父亲虽是老教友,但从来没念过经,一辈子没跟信仰挂上钩。”加之母亲信仰一般,孩子们也在没有信仰的氛围内长大。
上主完全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尤其是我们向世界宣扬福音时遇到的那些问题,因为这一使命毕竟是祂的,我们只是祂卑微的合作者,“无用的仆人。”
“因为我们所有的不是一位不能同情我们弱点的大司祭,而是一位在各方面与我们相似受过试探的,只是没有罪过。”(希4:15)这生命透过基督已完整地启示和展现于世界和时空中。
他们不是病倒,便是 气或不合作,或只是唯唯诺诺或不参与,结果不成事。如果我们早知如此,便明白这决定是错的,因为别人会阳奉阴违。有时,我们不察觉对他人要求过高,以为即使工作艰巨,他们总会尽力克服。
相比之下,清醒时的祈祷,只是自己向上天诉说所求之事,然后静观事情的发展变化,以印证是否灵验。
然而,若翰所宣讲的悔改,只是呼吁人停止作恶,谴责人生活在罪恶中,却没有“悔改的方向和目的”。这种悔改呼吁人停止作恶,离开罪恶,却没有明确的生命方向和皈依。
两者相互关联:若没有历史,神学叙事失去可信度;若没有神学,历史只是一段民族迁徙史。因此,神学这把钥匙,防止历史研究沦为冰冷的事实汇编。
不必有什么论证,我谈的只是经验。我想说的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和体会到,天主教实实在在是美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