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7年圣方济各·沙勿略在德纳特写成《摩鹿加要理问答》,其内容则是按照信经的史实编成的讲义,专供传教员予以发挥的要理问答。本书是以中文写成的,以备在中国传教事业时使用,可惜已经遗失。
走近教堂,看见门前镶嵌着一幅以1986年和平大会盛况为内容的青铜雕版画像,其中主要人物清晰可辨。宽阔高贵的圣殿内,陈列着几个大小高低不同的,价值连城的管风琴,可见这里的弥撒场面是何等盛大。
画中的三位女性教友手执杨柳小枝应合了《若望福音》12章第12节的内容:第二天,来过节(逾越节)的群众听说耶稣来到耶路撒冷,便拿了棕榈枝出去迎接他,喊说:‘贺三纳’!
这一部适合基督徒的历法书,预告周年瞻礼,教会规定和斋期,同时标明中国阴历和欧洲阳历,1636年,阴玛诺神父著《圣经直解》本书为周年中各主日及节日规定诵念的圣经解释本,并附有遵守教规思考,作者加入较多篇幅有关耶稣受难及死亡的内容
在这“单向”的等待喂食的模式下,领圣体礼的原意“相通、共融、合一”的内容往往就被忽略了。
为模范老人、优秀护理员和志愿者颁发荣誉证书省政协委员、进德老年之家董事长张士江神父出席并作了讲话(内容见后)。
此次活动有四个内容,第一项是瞻仰德日进神父考古发现的水洞沟古文化遗址。第二项是参观明代的古长城。第三,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大汗行宫举行读经、分享、见证及各种联谊活动。
从表现形式看:中国人的年节无论衣食住行,言语行为,生活的一切,无不充溢着年的内容、年的意味和年的精神。
按各自然村为主,组织了圣经小组,每星期学习一次,学习内容是主日圣经。有的堂口这几年中,在每年的5、6、10月份里每天上午两个小时,到堂里祈祷,并学习每日的圣经。
展览厅可介绍川内各教区,各堂点的历史、发展沿革、近况、地理位置、通讯方式,不同年代的神职人员简介及相关图片,及曾经在上书院钻研学习修道成功的主教们一生的经历、成就介绍,可适当作雕塑品以资纪念并丰富书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