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沙百里神父,一位中国教会的好朋友
2023-07-06

合影一侧截图在2006年的研讨会上及其他机会,沙百里神父一直鼓励及提醒,以机构服务社会和教会非常有必要,但以人组成的团体去回应社会和教会的需要更重要,尤其,面对全球化和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海外生活工作

圣母升天节
2023-08-09

教会因着这份母性,不至于堕化一个机构、一个体制。当我们谈论教会的母性与所扮演的母性角色时,要切记这一母性来自于一个具体的母亲。从这个意义上讲,圣母学离不开教会学,教会学离不开圣母学。

把基督的福音精神融入人生
2007-04-16

另办有社会福利机构近150余家。曾荫权简历1944年10月生于香港。1964年香港华仁书院预科毕业。1981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进修,获公共行政硕士学位。

特稿:信仰在逆境中精炼,心灵在苦难中成长
2013-07-19

我们指的是,不需要硬去改变孩子的本性、个性气质,也不需要用学术运动等竞争结果来衡量孩子的成就,扼杀孩子的灵性成长。

汤汉枢机:中国教会与普世教会的共融合一
2016-08-12

天主教会的使命不是为改变国家的机构或行政组织,不能也不应该介入实现社会正义的政治斗争中,而是应该通过理性思考及唤醒精神力量来实现上述目标。

彭小瑜:“爱天主之效,莫诚乎爱人”——全球史语境中的近代早期耶稣会
2014-11-11

康斯特布尔曾经提到,即使是天主教学者或者对学术有着认真态度的新教学者对修道传统的看法也有误差。耶稣会经常被看作是对之前修道传统的集大成者,看成是西方修道传统最后的和权威的体现。

扎根中国文化,放眼全球
2014-11-19

余子侠提出功利主义十分浓烈的基督教文化未能进入中华学术之髓,除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外,基督宗教神学教育的失败是否是一重要原因呢?[同上,205。]  我认为余教授的分析值得基督宗教内部的人深思。

法兰西映像
2011-11-07

竟致长久以来,我以为只有入华耶稣会的神父们才是大学者,其他修会的神父都没有太高的学术修养。今天看来,这显然是误判。

罗马:信理部“信德年”注本──牧灵建议
2012-06-26

8.希望在学术和艺术团体里,尤其是在天主教大学里,透过一些研习会、聚会和进修班,会在信仰与理性两者间有一更新的交谈,为的是要呈现出来,在信仰和真正的科学之间,是不可能有任何冲突,因为尽管二者各行其道,但追求的却是真理

特稿:在堂区主任的带领下,构建和谐的堂区,见证美好的福音
2014-07-03

纵观各地教会,信友们的福传意识都在不断提高,各堂区不同类型的学习班与培训机构都在持续发展和运作,大家祈祷读经的热火都在熊熊燃烧,朝圣团络绎不绝……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善牧&md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