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他们老两口在教堂里一起学了基本的圣教会的道理,不久就在本堂神父手里领受了洗礼。到今天为止张玛丽进教已有15个年头了。
要是遇上刮风下雨,父亲还会开上机动三轮车送我们去教堂。信教的亲戚都说母亲有福气,找了一个这么支持自己信仰的丈夫。事实上,父亲也因为支持我们的信仰而不断地受到村里人的讥讽和数落。
抗日风火中的后桑峪堂区天主教北京教区后桑峪堂(耶稣圣心堂)是位于北京西南门头沟区的一座较大且历史悠久的教堂。后桑峪村也是北京教区比较有名的教友村。
四、有条件的教友,每月捐献一元钱,为建设新的教堂。五、每人要做实实在在的福传工作,并结出成果。因着天主的助佑,本堂神父适时适当的理念的指导,以及每位教友的努力,吴桥堂区展现出一派崭新的面貌。
原来在1958年破除“四旧”,打倒牛鬼蛇神时,镇里的造反派要拆教堂,当时教友们都不敢啃声,害怕得厉害。堂院的大门推倒了,围墙拆了,可就是拆不了这座百年老堂,造反派们情急之下红了眼,准备用炸药炸毁。
常常辗转于六县之间,奔走于各个角落,大部分地方谈不上有教会,更无教堂,只是偶尔零星地点缀着几个老教友,却需要跨越几百公里的“战线”去行圣事、讲道理、驱魔治病、清除假神像、探访教友、建立教会、审批活动点、
陈老师是一位特别虔诚的基督徒,全心热爱朝拜圣体,服务过国内外很多教堂,致力于推广、建立朝拜圣体事宜。他分享了圣女傅天娜的经验,分享了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本笃十六世和方济各倡导朝拜圣体重要性。
教堂办各种教理班时,他总会让自己3个子女去参加。他的所作所为,天主也特别眷顾,赐给他聪明智慧,能吃苦耐劳,有颗善于助人的心。
每当主日弥撒结束后,在教堂大门口总会发现几位老弱病残的乞丐,或躺或趴或跪在那里,不住地磕头求施舍。与此同时,刚从教堂参与完弥撒的人群,很少停下来关注下他们。
在回家的路上,我去了教堂,找到神父说明了情况,领了圣体,艰难地回到了家中。我想这是天主看我太累了,让我歇歇吧。说起这份工作,工资不多,倒也不很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