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经常给教区的信友们写信,告诉他们大公会议的结果,以惯常的教导和要理讲授的方式解释棘手的问题,同时避免过于简化。他立即意识到圣神在会议中的临在,在祂的帮助下,大公会议阻止了谬误和教义上的偏离。
他说:“耶稣是唯一的‘道路’,可以避免在了解我们的感受和我们的心引导我们的方向上犯错。”祂是导致正确辨别的唯一道路,因为我们每天都用他来衡量自己。
隐修生活帮助他们去拥抱这种生活,并避免他们堕进脱离修院生活苛刻规律的诱惑。“稳定性”某程度会变得单调乏味,但也是对抗神修上不冷不热与不安的最佳良药。这里有一个有趣的联系。
如今,袁神父走了,大家如同失去了一位良师挚友,难舍之情确实是不可大避免的,可我们还要知道,神父虽然走了,耶稣还在;神父的身体走了,他的精神还在,他的教导还在,继续我们的信仰生活、更努力做好我们的福传工作
谁是我可以避免关心帮忙的人?」主耶稣用故事的回答是:任何需要我帮助的人都是我的邻人,甚至不管这人是否我的仇人,不管这人是蓝的还是绿的…。这正是「好心的撒玛利亚人」与「好心的人」四字之差的分别。
这项协议的内容谈的是世界各国应该如何努力,避免大气层的臭氧变薄,才不至于严重危害人类和自然生态体系。
教宗强调必须平均分配世界的财物,对贫穷国家的援助应该符合健康的经济逻辑准则,避免浪费。而经济活动不能只顾无情的实时盈利法则,但要顾及伦理道德的要求,否则后果就显得缺乏人性(文告10)。
那些想长生不老的人所追求的是避免医学上的死亡(就是肉体的死亡),这在现世是不可能的,也违反物理的定律。而耶稣的生命之粮的言论是跟一群有信仰背景的人讲的,所以,耶稣的话应该在信仰中了解。
至于两人第三次见面,依照保禄致迦拉达书信,好像伯多禄缺少胆量,为了避免极端的犹太分子干扰,不再同外邦基督徒共桌来往,因此保禄当众指斥了他。有关这件事的真相,因为我们只有一面之辞,不易认清真相。
圣诞节到来的前一天下午,父亲和我大姐从家里步行三十余里来到土山我的小姑家里,为避免干部的怀疑,说是去走亲戚。我下午从学校出来说是回家,到车站没赶上班车,也只有步行三十里路程,赶到小姑家时天已经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