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与新约藉着耶稣一脉相承,这为基督信仰教会至关重要:教会在天主救赎人类的计划中找到自己的身份认同(参玛1:1-17;路3:23-38)。
我没有文化,就干点力气活,去堂里念念经陪陪耶稣。她除了工作之外,就是在堂里祈祷,每次进堂都会看到她和天主密谈的身影。她的行动影响了好多新来的小姊妹。
我们教会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四孝敬父母就放在首位,可见教会对这诫命的多么重视。假如孝敬父母我们都不愿意做到,子女的本分都不肯尽到,那你怎么去对我说,我是多么多么的爱你?
这是一些新兴的新教教会在美国散布的宗教讯息,认为天主将祂的爱显示给那些身体建康和富有的人。如果一个人健康、富有且幸福,就是蒙天主爱的标记。
他们回应说,自己没有文化,也没有好的经济条件请家教,从小就让孩子,每天回来把所学习的知识教给父母,就这样一步一步,把孩子送到了清华。很多父母以为,是他们在教孩子。殊不知,孩子才是我们真正的老师。
母亲的神性表达已完全根植在以色列人民的思想中,而新约教会所绘制的天主与世界关系的形象完全与圣经中的天主的形象不同。
教宗本笃十六世特派圣座文化委员会荣休主席,法国籍保罗·普帕尔枢机主教为特使,前往主持有关活动。借这个机会,本台向普帕尔枢机主教请教几个问题。
节日:尤其是民俗的节日,是一个民族生活的最重要的文化创造。它强烈地表现一个民族的精神、愿望、特征,还是民族凝聚力之所在。因此说,节日也是一个民族一年一度地传承着它独有的气质与文明的神圣方式。
个人的想法、观念和计划有时会与天主的目的相违背。恩宠是天主的关爱,天主的恩宠总是在圣神和真理中工作,使我们能从错误与虚假中解放出来。
与会者宣扬,反印度教势力的结合削弱了印度社会,为此印度教徒要奋起抵制现行的文化体制。手册中还强调伊斯兰是有害的、抨击多元文化和宗教、基督教传教士极力将西方社会价值观体制引入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