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在有关慈悲的比喻中,耶稣揭示天主的本质如同一位父亲,从不放弃,直到祂以怜悯和慈悲宽赦过错,克胜拒绝。我们都熟悉以下三个比喻:亡羊、失钱、浪子(参路15:1-32)。
圣人的一个过错就像日月之食,他有不完美的地方,你想否认也否认不了,你想盖住是盖不住的。可是你改了,更也,那众人就也还是仰视你,太阳还是太阳,月亮还是月亮,我想这个最能够体现我们中国的形象。
这时,伯多禄想起主耶稣曾经对他说过鸡叫两遍之前,你要三次不认我的话来,便出去伤心地痛哭起来,万分懊悔自己三次背主的过错。
四海之内皆兄弟——结党营私,夺权争利,是儒家文化官场的传统文化;而仁则是君主官吏或家族长辈对下的恩典,君主官吏或家族长辈被儒家当作圣人,是永远伟大、光荣和正确,出了问题都是小人(即下级)的过错和责任
不妄断的态度是指主教不主观判断司铎的过错,而是将之留给天主。 接纳是无条件且积极的尊重,意味着我们与他人接触时,不会把他们加以分类,而是接受他们的本性。
我们可重复米该亚先知的话,使成为我们的心声:「那里有神相似你,赦免罪恶,宽宥他的基业──遗民的过错,不坚持愤怒于永远,反而喜爱仁慈(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