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不少颇有建树的名人:求新船厂厂主、上海总商会会长朱志尧;震旦大学、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和语言学家、中国第一部语法著作《马氏文通》的作者马建忠兄弟。著名企业家、慈善家陆伯鸿亦是其中的佼佼者。
据汤汉引述,他目睹当时的神父为伤兵及难民施以援手,使汤汉深受感动,并立志成为神父。其后中国大陆政权易手,大量天主教圣职人员被迫离开中国大陆;而汤汉则进入澳门圣若瑟修院就读。
回家后,丈夫立马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徐庆芳,下午二人就骑着摩托车去了四十多里外的青牛庄,在那里他们看到了德高望重的金凤志神父。
近日,教区总堂任怀志神父和任立若神父整理王寒松神父的简历,参考拙文,同时又采访了几位教友,予以补充,今在这里一并重发,以兹纪念。
那由四个稳固的柱石所撑起的四方形或长方形的华盖,看起来像极了天上耶路撒冷的城墙与屋顶,彷佛在告诉信友们,当天主子民群聚一堂,在华盖下方的祭台上举行感恩圣事,聆听天主圣言,随同饼酒奉献我们的生活,并献上愿意努力成圣的善志;
西柳林教堂于1992年开始重建,在本堂李友棠、武俊文神父的协助下,由太原张世杰精心设计,台籍牛志牺神父与兄弟堂区鼎力相助,全村教友齐上阵,为了节省资金,妇女们也都积极参与建设工程。
山西等地15个修会的25位修女参与服务(她们是:卜俊景、张继敏、白英、张占地、王国瑞、韩丽娜、白彩侠、杨静、樊乖侠、李彩云、秦海英、郎丽霞、刘素平、王存兰、常瑞莲、李雪燕、陈愿愿、崔会枝、王珍、宋改香、洪志霞
四年级的张梓杰(化名)家属于单亲家庭,母亲要照顾儿子的生活,所以无法出远门,只能在附近打打零工,生活十分拮据。进德的资助可以解决张梓杰的书本费和一部分生活费。
西安教区神职陵园内的让·德·米里拜尔(米睿哲)神父墓碑(本文部分资料、图片引自邓志辉、王军哲合编《一个法国老人的中国故事——法籍专家让·德·米里拜尔》,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8月)注释:[1]音译的中文名字让
2012年10月的一次晚餐(自右至左):苏新社神父、翁妈妈、翁神父、齐志真修女、李斌神父、翁神父姐夫、姐姐、妹妹、张润宝神父、任维彪神父“我在纽约福特汉姆大学攻读灵修学时,我和杨万天、梁连峰、李斌、任伟彪等神父每月都去长岛去见翁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