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撒玛黎雅妇人的信仰历程(三)
2010-08-11

关闭自我对真理的渴求,切断人之精神生活必需品,势必造成人精神生活的匮乏。设若人对水或饮食感觉冷漠认为其可有可无,必然是因为人身体出现病态。

“评宗教对话的三种理论”
2019-05-21

第五条准则:每一个参与者必须自我界定。比如,犹太人从内部界定犹太人意味着什么,其他人只能从外部描述他像什么。第六条准则:每一个对话的参与者对不同点不可固执己见。

​教宗方济各2023年9月20日公开接见教理讲授
2023-10-02

圣达尼尔写道:“像我们这样艰巨而艰辛的使命不能被粉饰,被充满利己主义和充满自我的歪脖子的人所担任,他们不会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不关心他们的健康和灵魂的皈依”。

2007年四旬期文告
2007-02-28

象征好牧人之爱的血,流到我们身上,尤其是在圣体奥迹中:「圣体圣事吸引我们进入耶稣自我奉献的行动……,我们进入了祂的自我交付中。」(《天主是爱》通谕,13。)

天主教江西教区李稣光主教2021家庭共融年牧函
2021-02-18

15:11-32),他要在世界中找寻“属于自己的地方”的过程,人成长过程中的叛逆挣脱是不可避免的,但这个浪子在世界的摸爬滚打中满身伤痕,他开始洞察自己的内在生命,开始对自己诚实:一个瘦小、饥饿、颤抖的自我

教宗方济各2025年四旬期文告
2025-02-27

祂圣神驱使我们走出自我,为了走向祂和我们的弟兄姊妹们,不要自我封闭。[3]一起同行,意思是以祂子女共同的尊严作基础(参阅:迦三26~28),成为合一纽带的缔造者。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甲年)
2020-07-05

“智慧及明达的人”指聪明和有高深知识的人,耶稣所指的是面对福音骄矜自夸、自我封闭的经师和法利赛人。“小孩子”指那些不仗恃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只以纯朴的心接受福音的人。

教宗本笃十六世2010年第四十七届普世圣召祈祷日文告
2013-02-27

司铎生活和度献身生活的另一要点是对天主的全然自我奉献。若望宗徒这样写:「我们所以认识了爱,因为那一位为我们舍弃了自己的生命,我们也应当为弟兄们舍弃生命」(若一3:16)。

教宗本笃十六世2012年第49届世界圣召祈祷日文告
2013-02-27

基督信徒生活的崇高标准,就是「像天主一样」的去爱──这爱是借着全然的、忠实的和果实丰硕的自我奉献彰显出来。

教宗方济各发表2019年世界传教节文告
2019-06-12

爱的人便行动起来、被推动着走出自我、被吸引和吸引、为他人奉献并编织孕育生命的关系。因着天主的爱,没有任何人是毫无价值和微不足道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世界的一个传教使命,因为是天主之爱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