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早弥撒中邀请大家,不但要与无染原罪的圣母同行,纪念光荣的圣母,同时,我们也要与痛苦的圣母同行、与圣母一样去陪伴十字架上的耶稣。假如今天耶稣被无辜地传染上了艾滋病,那么,我们如何面对?如何接受?
由马仲牧的父亲(早年在庙里学过经,有文化)绘制蒙古字体,带往北京制模铸造活字。石主教花费了三百两银子建起了厂房,于是办起了鄂尔多斯草原上第一所蒙文印刷厂,印刷课本、圣书。
每天的早弥撒,拜圣体,玫瑰经几乎雷打不动。他常常说一天之计在于晨,早上起来作好了这些神业,把什么都交托了,自然会心安理得,从容不迫了。教会中有一句话说,怎样祈祷就怎样生活。祈祷律决定信仰律。
他说:“范神父和我是老同学,他长我三岁,晋铎又早我三年;文革后,我们又在教区内相处三十多年。他一心扑在福传事业上,把牧灵当做头等大事,是我们神职的好榜样。
经常看到他早饭后拿上两个馒头骑上自行车就出发了,为了不给人添麻烦,神父极少在教友家吃饭,饿了就在街上吃个凉馒头,在当今这个吃喝享乐的年代,这种牺牲克苦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的修道生活。
他说:“范神父和我是老同学,他长我三岁,晋铎又早我三年;文革后,我们又在教区内相处三十多年。他一心扑在福传事业上,把牧灵当做头等大事,是我们神职的好榜样。
只要知道他们哪天会来访,全家老小早早就聚到父母家,等待他们。尽管因语言的阻碍,大家不能畅所欲言,但相互之间的微笑和简单的会话,就足以让彼此的心灵系在一起。
杨牧早在做本堂神父时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代代年轻人。
这训导,在俗称《教宗良圣事礼典》的古籍中,早已有扼要的说明:“每次当我们举行此祭献的纪念时,就是实现(天主)救赎我们的工程[3]。”
“沙百里神父今早回归天乡了!”之前,在法国的朋友就告诉我:沙神父在老人院颐养天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