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耶稣他既然爱了世上属于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全然倾空自我奉献全部,让人分享他的生命。我想苏神父正是遵从耶稣的教导:爱主爱人,也因为他对耶稣的爱才对我说:记住了!爱耶稣!紧跟着他,一生不变!
她没有包装,没有用来维护自我虚假的装饰,面对冷眼、嘲讽、羞辱,她全然无存于心。用她的话来说,自己就只有一张包装纸包住了耶稣圣心,剩下的啥都没有了。
上面说的那种自我定罪不适宜,攒罪不积极告解更不好。比如,有很多冷淡教友,非到年底或者大瞻礼时才不得不如同例行公事一样告解一次,这实在是冒险。
信友的生命便是弥撒,是自我的全然奉献。天主是爱,自永恒以来祂便是爱,殉道的圣人们自始自终都明白这个道理。是出于爱,他们自我牺牲成为祭献,以便与主耶稣的祭献结合。
象征好牧人之爱的血,流到我们身上,尤其是在圣体奥迹中:圣体圣事吸引我们进入耶稣自我奉献的行动……,我们进入了祂的自我交付中。(《天主是爱》通谕,13。)
这一切总比仓促的答案更具说服力,令搜寻者深入认识自我、开放自己、迈向天主铭刻于人心的知识。最后,这停不了的提问流程,证明人类不断追寻真理,多少也意味着为自己生命带来意义和希望。
教宗本笃十六世说圣奥斯定对神修生活、对自我的奥秘、对天主隐藏在自我内在中的奥秘的专注,是史无前例的,他流芳万世,成为灵修的巅峰。为什么画面上出现的是圣斯德望与圣奥斯定?
所以当我们福传时,必须尽力克除自身的缺点;吃亏忍耐,受苦受辱,死于本性的自我;甘心扛起十字架,活出基督徒的特质,放出基督徒的光芒。
如果没有孤独,我们就不可能自我发现或追寻人生意义的心路历程。有孤独衬托在一些人类深切的需求后面,才使我们看清了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价值。人想了解及达到真正的自我认同,孤独是不可缺少的工具。
“消溶”的意义,使我们想到自我的牺牲精神,就是我们基督徒的奉献意识,又可以包括我们的反省意识,就是在融化自己的同时,去掉自己的不足,在融化之中保持纯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