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主教们建议应对神恩的角色及它们为教会的贡献作出澄清,必须更加听取青年人的心声,更加重视作为福传工具的教员及教育机构的重要作用。主教们提出,堂区和信仰团体应该联网,本堂神父往往是第一个要理教员。
教宗表示:「欠缺与年长者的丰富接触﹐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人文与教育增长。因为他们就像一本开启的书﹐年轻世代能从中找到生命道路上的宝贵指示。」
他说:博客在此刻为最关心天主教的人士作为持续教育的形式及讨论平台。这种数码媒体的使用方式虽然重要,却有局限,不会吸引那些还没寻找这种媒体的人士。
至于孩子们的父母和代父代母们也有责任尽教育子女信仰的本分。教宗知道,在一个经常将度信仰生活的人视为落伍和过时的社会中,公开表达信仰并且不妥协是不易做到的事。
如1994年,高露洁棕榄公司与世界卫生组织签订了一项协议,即旨在全球80多个国家开展名为灿烂微笑,美好将来的口腔健康教育活动,每年约有5000万儿童受益。
科学教育,讲清道理容易,但让人们心理强大健康还需要走很长的路。在中国缺少相对清晰的宗教传统的社会,这样的状况还是需要引起各方重视。
他们发现,天主教会在四地都提供大量社会服务如医疗及教育,尽管各有不同之处。在社会运动及政治参与方面,天主教会唯独在香港一直积极参与这类活动。
孤儿院由外国的和中国的神父、修士十来个人负责教育管理。以班为单位住宿,年纪小的编在小班,十几个人一间,设护理工;大一点的进大班,四五十人一间,设清洁工,协助神父管理学生生活。
在宁静中更新我们的价值观,他恳求说,让我们的家庭不断祈祷,让他们转入当地的小教会,更新对圣意的渴望,让他们充满对工作的坚持,对教育的坚持,对聆听的坚持,以及加深互相之间的理解以及宽恕。
弥撒结束时,教宗在圣家像前诵念一段祷文,他说:纳匝肋圣家,请赐予我们透彻的目光,好能认出天主圣意在日常生活中的工程,把我们的家庭变成小小的家庭教会,更新我们成圣的渴望,支持我们在工作、教育、聆听、相互理解和宽恕上所遇的有益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