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福传者也是一样,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习俗都会给每个时代的福传事业带来的多层压力、困难和挑战,用“羊进入狼群中”来形容福传的艰难处境一点也不为过,我们也会像其他人一样受到伤害。
QandA(Q:信德A:任敏神父)Q:在这样观念传统保守,经济并不富裕的小镇上,建造一个现代主义的教堂,人们的反响是怎样的?A:基本上没有几个教友不反对。
这里经济比较贫困,神父在教堂住的屋子又小又暗,为了给教友们省钱,他连电灯都是算计着用,不必要时都不怎么开灯。吕神父对教友们特别好,凡事从“爱”出发,对待教友一视同仁,无论哪位教友有事,他总是主动帮忙。
这些年李神父在青海负责筹建了五座教堂,他说:“秦神父是我的经济后盾,从人这方面来说,没有他的支持,五座教堂就不会拔地而起。”
1996年,由于孩子越来越多,黎明之家尝试开展了家庭寄养的养护方式,使孩子在正常的家庭环境中得到更好的教育和照顾,修会对有需要的寄养家庭给予一定经济补贴。
在他的组织下,西开总堂创办了爱德服务团体,组织百余名信徒走入困难家庭,为他们提供精神上的关怀,心理上的慰藉,每年筹款十万余元用于对困难家庭的经济帮扶。
牧者们的责任乃是支持这个进程,并透过对平信徒职务的确认而丰富基督徒团体的生活,以便于凭借“基督徒价值观在社会、政治和经济层面上的渗透”(《福音的喜乐》劝谕,102)而有助于社会的变革。
十年文革后,国家经济处于困难时期,国家政府在修建圣堂时,尽力做了一些补助。怎样团结教友重新修建这些圣堂,是摆在每个牧者面前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吴神父尽量动员教友,节衣缩食,自力更生。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因此,尽管我们拥有和平、和谐、安全和良好的经济,但这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今天,我们的年轻人追求的不仅仅是舒适和快乐,他们更需要(生活的)意义和目标。而这正是宗教的作用所在。
目前,人类生活许多部门的独立发展,这种情形本来合理,不过因为往往发生与伦理、宗教规范脱节现象,给基督徒生活造成严重危机,传教事业愈显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