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天主教教理》的启发:基督再来的信德态度《教理》第1040条指出:“在万民面前的最后审判,将公开天主对每人生活的正义和慈爱。”这提醒我们:生命不是一场随意的旅程,而是有使命、有托付的旅程。
《天主教教理》第2540条也提醒我们:“嫉妒常源于骄傲;属神的谦卑能使我们接受别人所获得的恩宠。”
《教理》第2536条:“贪心,是一种不正义地渴望占有别人所有之物的倾向。”第2404条:“私人财产具有社会功能。基督徒被召叫在爱德中管理财富。”也就是说,财富应成为服务的工具,而非自我安全感的来源。
玛窦福音第23章8-11节耶稣说:至于你们,却不要被称为‘拉比’,因为你们的师傅只有一位,你们众人都是兄弟;也不要在地上称人为你们的父,因为你们的父只有一位,就是天上的父。
(弟后4:6—8)(《缅怀王寒松神父》一文原载“信德”1997年12月1日第12期,总第68期,第15版)
(《救主的使命》通谕,第11号)既然如此,一个基督徒又怎么能够同时相信基督,相信天主对自己及一切人的爱,而不去传播福音呢?
总结灵修意义:《出谷纪》第21章不仅是社会法规,也是信德生活的具体指导。它呼召信徒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正义、慈爱与秩序,尊重每一个人的尊严,无论是自由人或奴仆。
主教从他的包里摸索着拿出50块钱递给了我,我一看,都是一元一张的,一厚沓。那时候生活艰难,教友们献弥撒也都是一元一元的。主教对我说:叫孩子吃饱饭。
如今已经50多岁的他,儿成女就,大事完成,本该颐养天年了。王有生却不这样想。老一辈教友身上的爱主爱人的精神,已经在他的心中扎根,他知道自己肩上的福传使命任重而道远。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物质财富相当丰富,社会文明也不断提高,然而,现代家庭不仅出现了更多的困扰,而且几乎所有的大城市离婚已经达到或超过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