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罪恶和无辜者的痛苦前我们设问:上主,你在哪里?但当我们不会以善阻止罪恶时,问题必定会转向我们,问我们所应负的责任。
他们模糊地知道令人痛苦的悲剧,但他们感觉不到与自己有关,也没有恻隐之心。他们只把目光、思想行为集中在自己身上。
他们二人没有喜乐,只有痛苦。他们沉重地谈论着三天前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一切,谈论着妇女所报告的耶稣复活的消息,但一切都已成为往事,现实中的一切使他们绝望失落。弟兄姊妹,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
这位“默西亚”不仅要受到人的折磨、羞辱和痛苦,而且将要被杀死,被埋葬。当然,祂在第三天会复活。这样的“默西亚”,就相似犹太人当时做亡国奴的处境。
是疾病、是痛苦、是刀剑吗?……的确,疾病不仅没有让于老师抱怨天主、离开天主,反而使她与天主的关系更近了一步。
妈妈你走了走得是那样凄凉那样痛苦!竟连见自己爱儿最后一面都没有来得及就匆匆地走了!妈妈我真不敢想象你是怎样咽下那最后一口气的!那是多么令人心胆欲裂的一口气啊!妈妈,你是怎样咽下的?你甘心吗?
于是在1932年他加入了永平教区卢龙小修院,开始了他一生的修道生涯,那时年幼的苏百勤并不知道他今后所走的这条道路是一条布满荆棘和痛苦的崎岖之路。
但在受难的基督身上,他意识到真理之美也拥抱冒犯、痛苦,甚至是死亡的至暗奥秘——只有接受痛苦,而非无视它,才能寻见真理之美。当然,古希腊世界也意识到“美与痛苦有关”。
我们尤其可以效法耶稣对待各种病人的态度:主耶稣呵护所有人,分担他们的痛苦,开启他们心中的希望。
卡雷金二世最后谈到上个世纪亚美尼亚人遭受的巨大痛苦,再次谴责一切暴力和战争,他表示,这有悖于天主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