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缅怀利玛窦神父逝世400周年之际,每个基督徒应遵循梵二大公会议:适应时代,改革开放,开展对话的训导。
在梵二大公会议前的礼仪运动中,曾有一些礼仪学者以不同的名称,来讲解礼仪年。此名词在17世纪首次出现,之后藉盖郎惹神父的十五册巨著“礼仪年”传布开来。
他于1274年在举行里昂第二届大公会议时,颁布了《那里有危险》(CostituzioneUbipericolo)法令,正式设立选举教宗会议,并为会议制定了详细的规则,规定在教宗去世后10天,枢机们在教宗去世的大楼中聚集
日本军阀倡导大日本主义和武士道思想,就是自私与自大的表现。
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加以疏导,要建立文明的精神,道德规范,要从物质主义、享受主义和金钱至上的思想中解脱出来,更多关注人文精神,要有精神的追求,精神的关怀,把公民的精神层面提得更高一些。
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后,教会本地化建设多集中体现在礼仪改革上面。台湾教会从本地化神学理论的思考和本地化礼仪精神的实践两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和创新。
孩子们你们要从物质主义的束缚走中出来。当我们把人性需要放在天主性的需要之上时,圣母很伤心,她说:人们认为他们已不再需要耶稣了,我们之所以被创造是为了天主才被造。
middot;玛达肋纳在与复活了的耶稣相遇中成为了圣徒中的圣徒,这个荣誉称号应该属于她;因为她是第三日的见证者;因为她见证了:通过耶稣的复活,给予我们人类意义,把我们的生命从存在的偶然性,以及享乐主义与物质主义的绝望与无聊中解救出来
他还指出,教宗方济各提出的本土化,不是指那种文化的综合主义,也不是简单地以形而上学的理论来完成本地化,而是要求福音的传播者以爱心、持续性和耐心宽容,在具体的文化情景中,尊重民族性,做好忠信的福音宣讲者。
受到物质主义和实证科学主义的影响,我们自然而然地把所有的事情都要放到物质和实证范畴里去理解,这是民以“食”为“天”(把物质当成是最最重要的思想)的有限之处。就物理层面来说,人不可能“生活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