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的记忆里,在信仰被屏蔽的年代,在晚上昏暗的灯光下,老一辈亲人向天主祈祷时敬畏的身影、念玫瑰经时虔诚的声音,对信仰长期的不弃不离,对教会和神长的热心关爱,永远铭刻在他们的心中。
——谨此献给尊敬的伯多禄老人当我听到您离开我们的消息,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您高大魁梧的身影、和蔼可亲的面容。但是此刻,您已战胜所有病痛,安然沉睡在主的怀抱!
现在的我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堂里只要有弥撒,读经台上就有我的身影。堂里不管有什么事情,我都会积极参与。我正准备加入堂区的福传组,走出去为主作见证。
后世的考古发掘中,在犹太古钱币上、犹太古墓碑上、犹太古会堂的地板上,都能见到这座金灯台的身影。18世纪前,七枝灯台是用灯油点燃的,以后改用蜡烛,延续至今。
一定是母亲蒙天主厚爱,这么快就升了天,不仅接连几天我都梦见母亲身穿白衣在湖北传教———还是她15年前的身影;而且我的分院在九月份正式开业了。
我们的小圣堂还和从前一样,只是每天清晨祭台上不是您的身影,看到那曾与您形影不离的跪凳、椅子空空时,才恍然记起,您已不在了。“这场好仗您已打完,这场赛跑您已跑到终点。”
患病后,亲人们焦虑担心,他们想尽办法为我安排治疗,诚心为我祈祷,他们忙碌的身影使我终生难忘。经历了死亡的考验后,我更爱他们了。拥有和美家庭之爱我的爱人诚实可靠,宽容大度。
我们去了圣堂,借着微弱的灯光,我看到一个披着黑棉衣的身影跪在圣堂的一角,走到近处,正是姥姥。寒风呼呼地抽打在她那干瘦的,满是皱纹的脸庞,但她的眼神里闪烁着灼热的光芒。“妈,您怎么一个人在这儿呢?”
记事起,就有一个身影总在我的身边。也许他的身躯并不那么高大,可是总能给我一种安心的感觉。就在平淡生活的相处中,我们的感情也愈加深厚。还记得每天中午,一到饭点,我就跑下楼,去叫老五爷吃饭的情景。
各地神长教友慷慨奉献,笃行仁爱,践行信仰;全国及地方教会联手进德公益,将爱心送至中外灾区;基层教会爱心小组不断涌现,居家探访、慰问,救济弱小者成为日常的慈善行为;从街头桥洞到麻风村落,穿梭于贫苦病患间的身影更为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