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者若翰曾在犹太旷野宣讲,那时他遇见耶稣,认出耶稣是在他以后而比他更强的“要来的那一位”。现在他被捕了,被拘禁在监狱中。
相反,他否认了任何的头衔,只是说他自己“是在旷野里呼喊者的声音⋯⋯劝告你们准备迎接那一位⋯⋯我却当不起解他的鞋带。”我很喜欢“声音”这个比喻。
耶稣提醒身为以色列人老师的尼苛德摩,甚至以色列人在旷野中前行时也曾心怀惧怕。他们过于忧虑,以至于怕惧以毒蛇的形式出现(参户21:4-9)。
以色列人出埃及后,必须经过旷野的旅程才能进入应许之地;同样,耶稣的复活并非终点,而是“进入父的荣耀”(若17:24)的必经之路。
在我们未来的旅途生活中,求你伸出你大能的手臂,扶助我们走过每个小站,每个旷野。未来的路,是陌生而生疏的路。
当本堂李汉军神父用拉丁文唱响《天主经》,人们仿佛越过千年时空,回到了遥远圣洁的天主教弥撒礼仪,又像那时的民众在旷野中的祈祷,穿透黑夜与云层,赞美、感恩、祈求直达天庭。然后,全场用中文歌颂、祈求天主。
回到房间后,我想换下空气,改变一下心情,就在我推开窗户的刹那,我听见美妙绝伦的叮当声,目光穿过黑暗的旷野,我看到了依稀的灯光,作响的钟声就是从那里传来的。
《户籍纪》二十一章第八节:以色列民流浪在旷野时,上主嘱咐梅瑟用挂在木架上一条铜蛇治愈民众被沙漠中大毒蛇所咬的毒伤,这条铜蛇预示着新约圣经中十字架上的基督(若:3:14)。
即便他处在旷野风暴,严霜苦雪,重重的对手围困,饥饿疾病的压迫,还是处于高墙厚壁的禁锢之中,圣神都将住在他内,与他同行,日夜慰藉着他,鼓励着他,使他不再孤单。
记述了耶稣怜悯跟随他到旷野听道理的群众,用五个饼、两条小鱼使五千多人吃饱了,还剩下十二篮的碎屑。这是圣经上记载的首次增饼的奇迹,彰显了耶稣的仁慈和他全能的天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