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步骤是首先从《创世纪》的问题——你的弟弟在哪里?——开始的。贝尔戈理奥教宗强调需要普世教会应该把这句话引入堂区和团体的生活中。
上行下效,我们弟兄三人的算盘都是小时候跟父亲学来的,弟弟之所以是出类拔萃的会计,和他跟父亲学了一手好算盘是分不开的。父亲是跨越两个朝代的会长。解放前,由法籍郎神父出资,在村里盖了一座大教堂。
1723年,雍正皇帝登基后,为排除诸弟,借端将其弟弟贝子允禟发往青海西宁军前效力。允禟邀请穆敬远神父同往西宁,穆敬远成为到达青海的第二位天主教神父。
姥爷尽管是长子,但木讷老实,不喜读书,与他能干的弟弟们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姥爷不为他父亲所喜,只是让他去放羊。婚后的日子很艰辛。姥姥自小在兰州城长大,留一双小脚,只在家中做针线活儿,从未做过农活儿。
他常常在姐姐和姐夫面前比划,竖起小拇指,说他们不传教,说他的两个弟弟还没奉教他们也不管等等。
记得小时候做错了事,妈妈说我几句,我就和妈妈赌气,几个星期不理妈妈,有时还打骂弟弟妹妹,拿他们出气。去教堂次数也是寥寥无几,去了也是赖在后面跟朋友玩玩,聊聊天,心里根本没有主的地位。
痴呆的母亲,智力也不是很健全的父亲,年事已高的祖父和两个年幼的弟弟,11岁的秀玲是如何学习生活的,她稚嫩的肩膀需要承受多么大的压力!孩子的命运令我们心酸!贫穷,不是孩子的错,却要他们来承受如此的艰辛!
上面是关于许多孩子求助上学的,同时附有每一个孩子的照片和家庭简历,不经意间一个小姑娘凄楚与期待的眼神映入我的眼帘:张青,12岁,小学五年级,父亲因一次车祸失去生命,母亲又瘫痪在床,上有80岁的祖母,下有一个6岁的弟弟
圣体、亚巴郎、念各种经、孝敬父母,怎样辅祭,弟弟们听得入神,如今我清楚记得他讲的一个故事。
我是长子,父亲去世时,我刚12虚岁,下面还有5个弟弟,六弟还怀胎母腹。以上所述,是我儿时的记忆,记忆犹新。家父的形象铭刻脑际,永镌心间。我想他早已升了天堂,总有一日天堂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