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窦福音第十六章十三到十九节记载西满伯多禄代表全体宗徒宣认耶稣为默西亚,永生天主之子。耶稣因此立了他为教会赖以建立的盘石,阴间的门决不能战胜它,而且把天国的钥匙交给了伯多禄。
这种希望正是源於爱的力量,因为爱指的是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格前十三7);爱是天主的生命,更新它所抵达的一切事物。如此一来,在复活节,耶稣背负起我们的罪,将之转化为宽恕。
人们广泛地相信,保禄是十三封宗徒书信的作者,学者们说,其中大约七封信是由保禄亲自撰写的,其余的则是在抄写员的协助下,或根据保禄的教导而编写的。
(若十三34-35)十、圣经作证:1.你们查考经典,因你们认为其中有永生,正是这些经典为我作证(若五39)2.诸凡《梅瑟法律》、《先知》并《圣咏》上指着我所记载的话,都必须应验。
自十三至十五世纪,枢机的数目通常不超过30名。教宗西斯笃五世于公元1586年,参照旧约时代以色列所设的七十位长老,规定枢机的数目为70名。这数目一直至教宗若望二十三世(1958-62)才开始增加。
渔夫戒指是十三世纪开始,罗马教宗佩戴的戒指,因刻有圣伯多禄在船上撒网捕鱼的图案而得名,戒指上同时刻有教宗的名号。传统上,主教佩戴戒指,是象征他与教会的神婚。
后来又进入圣伯多禄大堂仔细观展:宽敞的正门廊上方建造着九个阳台,里面拥有不计其数的圣物和艺术珍宝,中殿前有两个大理石,小天使托着圣体钵,中间青铜雕像《圣伯多禄》是十三世纪的作品。
他们在守夜:没有睡觉,做耶稣常常要求的事:警醒(参:玛廿五13;谷十三35;路廿一36)。他们保持警惕,在黑暗中清醒地等待着;上主用光耀环照着他们(路二9)。对我们同样如此。
十二世纪开始,到十三、十四世纪时逐渐盛行。这种敬礼的推广归功于当代的一些圣人圣女,如圣安瑟尔莫、圣伯纳、圣大雅各伯、圣文都拉等。十六世纪时耶稣会士也热心推广此敬礼,如圣玻尔日亚、圣伯铎加你修等。
而弥撒中「固定部分」的歌词和谱曲,则是陆陆续续至十三世纪才完整出现,所以变化部分的歌曲,是早于固定部份歌曲出现的。歌曲的功能性一般的教友可能不知道,弥撒中的歌曲是具有功能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