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沐浴与照耀,好像同时也是来自自我灵魂的内部,可以说这是一种内外一致、通体透明的照耀。体验爱,体验幸福,这是天主赋予我们生命的一种能力,一种状态,甚至这就是生命本身。
耶稣与撒玛黎雅妇人的对话过程中,真理的自我揭示突然蹊径另辟,由对活水的理性探讨转入到感性的生活。恩宠的流溢在此展现出其奇特的功效。耶稣对撒玛黎雅妇人心境的洞察力,令她惊讶无比!
他讲到,在孟加拉国「并没有礼仪方面的具体课程,自我到达这里便学到了许多东西」。这两年以来我与宗座外方传教会的神父一起生活:「与他们一起的经历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我看到良好互助的人际关系以及祈祷。
关于今日女性在教会内的角色,她强调这个角色“并非权力问题,而是以服务和自我奉献为出发点。教会有女性的面容,教会是母亲,是老师,但在此时更是姐妹和门徒”。
博瓦蒂神父强调,具有先知幅度的圣召总是天主的一个启示,而非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决定。因此,天主的召叫是在“人的境遇、未有所准备的人身上”实现的,常出乎人的意料。
独自面对危机的人,可能会恐惧害怕,自我封闭,贪图方便,丢失意义,失去我们的美。而这份美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的:拯救世界的美。
空虚提供了一个认识自我的新法则,让我们发现彼此不是互不相干的独立碎片,而是人人皆为弟兄姐妹。再者,勇于寻找事件蕴含的喻意。
耶稣基督因着他的无限大爱从天降世,甘作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将普世人类从即将丧亡的险境救出,并非为了他自己的什么益处,而是要彻底完成他牺牲自我、舍己为人、以苦赎罪的伟大工程。
梵二会议后,在追求敬天拜主自我灵性成长之外,对社会也更加关注,深愿对人类社会有所贡献。梵二会议前天主教的教会-社会关系是一种并行助他模式。
这道新劝谕开门见山便指出:“作为爱德的圣事,至圣圣体圣事乃是耶稣基督自我奉献的恩典,他把天主对每个人无限的爱启示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