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修女说:通过此次课程,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有能力去活出爱和生命的意义,用信仰的眼光和角度看待生命;用天主赋于人的本质--[爱]-去活出生命,如此就会拥有真正身体与心理健康的丰富生命。
教宗强调,当时的诱惑如今仍旧存在,例如把福音的讯息意识形态化、教会功能主义和教权主义,以及没有能力与人的心灵交谈。
正因如此,因着这些悲惨的经验,以及在悔改和净化中获得的能力,教会今天感受到一份格外艰钜的义务,就是要更加深入且有远见地投身於保护儿童和他们的尊严,不仅在教会内,也在整个社会和全世界履行这项义务。」
该学院也蒙召「成为有助於培育修生、司铎和男女平信徒的适当场所,使他们能有表达希望的理由,有能力与基督的和好使命合作」。
我有能力这样和上主说话吗,或者我感到害怕?每个人自己作答。有人会问:‘天主慈爱的神学场景是什麽?哪里更容易找到天主的慈爱呢?哪里可以很好地体现出天主的慈爱呢?
因为我几时软弱,正是我有能力的时候。我喜欢这根刺,因为它拉近了我与主之间的关系。因为它,我离不开天主了。闭幕式结束了,但天主的爱一直与我同在!带着这份爱,我将一无所缺!
什麽都给不了,因为自负的人没有能力接受宽恕,只满足於他所认为的公义。达味王、税吏、荡子,还有圣伯多禄、匝凯,以及撒玛黎雅妇人却能勇於除去面具,呼求天主的慈悲。
这种渴望转为一种极度的不满足、对要紧的事物失去热情,而且没有分辨的能力,将我们抛入消费主义的怀抱。
圣保禄宗徒也为信仰矛盾的理论作出见证,说:「我几时软弱,正是我有能力的时候。」(格後十二10)托伦蒂诺神父接着论及耶稣三退魔诱的事迹。
这一切在他内心产生一种潜在的怨恨,使他没有能力接受慈悲的思维。大儿子另一个潜在的危险就是嫉妒,这是一种欲望的病态。神父表示,这种欲望缺乏爱,只求讨回那无益且不幸福的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