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两个或三个人因我的名聚在一起,我就在他们中间”(玛18:20)。当我们参加教会祈祷时,就是和主耶稣在一起;当我们阅读或聆听圣经时,就是主耶稣对我们说话。
在他的临别赠言当中,基督最后一次以命令的口吻要求门徒们去彼此相爱(若13:34);到了末世的公审判时,基督又以爱作为审判的准则(玛25:31-46)。
(玛2:1—12)这种对神的虔诚与执着追求的壮举,处处闪耀着信德的光芒。一、仰望星空古往今来的智者,往往夜观天象,对天遐想,望天祈祷,都期盼能找到与这万事万物的主宰沟通的渠道。三王即是如此。
当为众人所唾弃的罪妇玛达肋纳,带着忏悔的眼泪,匍匐在主的脚下,聆听到了主的怜悯、宽恕与鼓励的温柔话语时,我们是否也感受到了一种慈悲的力量?
据白行简的《三梦记》载,唐代贞元年间(795年左右),一位扶风人名叫窦质,他与京兆地方的朋友韦旬出游,二人一同自亳州到秦川,晚上在潼关的一个旅店里住宿。
(玛11:25-30)耶稣是良善心谦的: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熄的灯芯,他不吹灭。他所启示的天主,就是喜爱仁爱,胜于祭献的天主。他召叫他的门徒跟随他走这仁爱的道路,这样他们便会获得安息。
(玛28:18-20)在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召开50周年,《天主教教理》出版20周年之际,教宗宣布信德年,其意义非常明确和深远。
杨:留学期间,拜访了大大小小的许多朝圣地,如梵蒂冈、露德、法蒂玛、泰泽、亚尔斯等等,得到了丰沛的圣宠。最值得骄傲的是,在不同场合目睹了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印度德肋撒修女和罗哲修士三位世纪伟人的风采。
三、增多面包的奇迹1860年11月11日,一个叫方济·达玛卓的初中三年级学生,因为在家时里娇生惯养,虽然也进了慈幼会,但不适应那里粗糙的伙食和院里的各种规矩,就写信叫他母亲在这天来接他回去,不过还想回去前
我们若像慈善的撒玛黎雅人那样当众人的近人(参阅路10:25-37),我们便明白基督徒圣召的“核心”就是倣效耶稣基督,因为祂来是服事人,而不是为被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