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初期教会得300年教难中,无数基督徒舍身致命,为信仰作见证,圣女依搦斯便是其中之一。
至于国外,教会媒体亦很想多报道中国教会的信仰生活,以及教会在社会的参与和贡献。有亚洲及欧洲报刊编辑曾经表示,希望知道中国教会青年对生命的看法,教会与社会的互动,以及宗教交谈等发展。
今天是阅读这位慷慨奉献的圣人故事的好日子。圣人在天堂依然活着,所以,当我们告诉人说圣尼各老是真实的,我们不是在撒谎!
约莫十五对夫妻,十五段婚姻家庭的故事。这些步入婚姻已有25年、50年和60年的信友们齐聚在教宗方济各的祭台前,为已达成的目标感谢天主。
诺厄在灭绝其他人的洪水中得救的记述甚至是基督信仰神学思想发展的关键(伯前3:20)。犹太教的后期思想从诺厄及其家庭在淹没其他人的洪水中得救的故事里,看到了幸存的以色列圣徒的象征。
教会给传教员交付了讲授教理的使命,他们参加这项神圣的工作,是要培养听者活泼的信仰,建立基督的身体。由于这个使命的重大,传教员必须在宣讲教理前有充分的准备。
堂区教友们看到“信德”连连刊登自己堂区的故事,争相传阅,对“信德”产生了兴趣,几年内读者就翻了两番,由最初的20多人达到100多人。“信德”还特别为传道员和新教友们所喜爱。
这是马里亚苏塞神父的故事。就像葡萄园工人的比喻(玛窦福音20:1-16)一样,「没有人雇用我,所以我就是那些无所事事的人之一」,42岁的马里亚苏塞神父于11月6日被祝圣。
随后,教宗反思了《旧约》巴贝尔塔的故事(参阅创十一1-9),当人类无视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受造界、创造者,试图登天时,我们终结了统一的语言,建造摩天大楼,我们是在“摧毁团体”并“破坏文化财富”。
她说自己的力量来自信仰。诺埃米被子弹严重击中并送至医院救治,在医生宣布诺埃米脱离危险时,这位女童的年轻父母亲只有一个愿望:就是见教宗。这个愿望一直在他们的家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