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奥秘,不是在我们完全理解明白后,再做出选择,而是在“恩宠的季节”,及时接受;在播种的季节,及时撒播……在收获的季节,及时收获。
感恩祭给我们开启的路是对生命的感谢而不是怨恨与失落,使我们理解到生命是一个礼物。每台感恩祭都以呼求上主垂怜开始,是在教我们愿意认罪。厄玛乌二徒的故事教给我们悲恸与罪恶有关,这种罪也在我们的心里。
教会在禧年中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见证会、灵修退省等,可以加深信徒对望德等神学美德的理解与实践,使教会成为一个充满希望、活力与爱的团体。
他进一步说,“我们需要把科学和灵性(或宗教)这两种视角结合起来,以便理解可见和不可见的世界。”
通过主耶稣的启迪,宗徒们开始明白天主在历史中对他们的教导,也日渐理解默西亚,天主子“必须”受苦、死亡和复活的原因。只要是“天主”,就一定是生活的、超越的、贯通古今的、时刻和人有关系有联系的。
因其属于文言诗体,念之者很难以彻悟其深意,故不揣冒昧,将自己的理解简述于后,供主内兄弟姊妹参考。安多尼被圣教会称为“灵迹大圣”,如果要问他行了多少神迹,即是开首第一句“若问神迹”之意。
从知识上、从信仰上玛利亚“知道”自己的儿子,生活在自己身边的耶稣就是基督,就是天主,然而,她却要通过一生的一个个“惊讶”去理解“天主新的行动”。每个人都有一个对天主存在和行动的“固定认知模式”。
这种天人之间降生的关系是一种我们人可以理解的,可以经验的,可以参与的关系:无限进入有限,有限参与无限,无限和有限的参与使得时间分享了永恒。这也是基督宗教和其他宗教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
8.与天神搏斗的事件如何理解?答:“有一人前来与他搏斗”,此人是天主的使者(创32:25)。从教父传统与教义反思,这是一场象征性的属灵搏斗——雅各伯与天主面对面,透过搏斗体验救恩与赐福。
我相信基督教、天主教,包括东正教和伊斯兰教,他们把这种莫名的力量非常具体化,塑造成接近于人的形象,这都是一种通俗化的理解,都是为了服从于沟通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