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厄里亚、耶肋米亚、约伯等这样的伟人也是这样做的,他们不畏危险,遭受了艰辛与气馁的打击。然而,还有另一种停滞不前的方式,即虚假的寻求天主。
复活主邀请门徒和所有培育者「回到加里肋亚」宣讲喜讯。沃洛神父说:「这是一个与人『同行』的邀约。
(肋4:22-35)在新约圣经中,当耶稣来到约旦河接受若翰的洗礼时,若翰铿锵有力地宣告:看,天主的羔羊,除免世罪者!
但有礼貌可以是两种人持有的态度:一种是圣方济各·撒肋爵所称的已经是半个成圣的人;另一种是戴假面具的人,掩饰其心灵枯竭及不关心别人。
教宗在他的著作《纳匝肋人耶稣》中写着:「上主教导说:门徒的道路就是跟随他,走在被钉十字架者之后。
教宗援引圣经上慈善撒玛黎雅人中的反例指出,应当服侍圣殿的祭司和肋未人,竟然没有察觉这座圣殿包括所有他们遇见的穷人。也就是说这种精神上的麻木不仁危及所有人:危及教会人士,危及所有安于自私自利的人。
教宗援引圣经上慈善撒玛黎雅人中的反例指出,应当服侍圣殿的祭司和肋未人,竟然没有察觉这座圣殿包括所有他们遇见的穷人。也就是说这种精神上的麻木不仁危及所有人:危及教会人士,危及所有安于自私自利的人。
带领这些中东公教家庭参加聚会的耶路撒冷宗主教区的约旦代理宗主教拉哈姆接受本梵蒂冈电台访问,谈到世界家庭的大聚会与中东教友家庭间的关系时,他表示: 答:我从约旦来,同行的有纳匝肋与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基督徒家庭
三十年隐居纳匝肋暂不提,一旦开始福传工作,耶稣第一件所做的事,就是独自在旷野中独居了四十天。以后宣讲、治病等工作虽整日忙碌,但祂一定设法去找个安静的地方专心祈祷。
教宗特别提到处在困苦中的家庭,他一再强调,天主藉着纳匝肋人耶稣走近我们,分担我们的痛苦。教宗指出:人在家庭中最先体会到,他的受造不是为把自己封闭起来,而是与他人建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