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境保护与气候行动教宗方济各将生态保护提升为宗教使命。他在2015年发布通谕《愿祢受赞颂》,呼吁应对气候变化,强调“受造界是需拥抱的礼物,而非仅需保护的生态系统”。
这不但要求信友在礼仪中有所表达,也要求他们在生活中有具体的实践。
她让爱变成具体行动,深深扎根于新教友的心中。 宁武县有位新教友,妻子不在,闺女要到200里以外的忻州中学读高中,需要有人陪读,可他本人又抽不开身前去。
我们存在的深奥真理便包含在这令人惊讶的奥秘中:每一个受造物,尤其是每一个人,都是天主的思想和爱的行动的结果──这爱是无穷无限的,信实的和永恒的(参阅耶三十一3)。
(梵蒂冈新闻网)对于那些希望在日常人际关系、社会、政治和制度中建立一个更公正和充满兄弟友爱的世界的人而言,哪些是远大的理想且具体可行的道路?
大会中,教会意识到礼仪是教会行动的顶峰和一切力量的泉源。慈母教会切愿信友完整、有意识地、主动地参与礼仪。因此,同意地方教会使用本地语言举行感恩祭。
但我们在梵二文献中读到:礼仪是教会行动所趋向的顶峰,同时也是教会一切力量的泉源,人在礼仪中与基督相遇,而礼仪宪章指出:基督时时临在于教会内,尤其是在神圣礼仪的庆祝中,这种临在特别以四种方式呈现出来:在信友的聚会中
一、让行动体现福传团队是基督的队伍这个福传团队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他们不仅定时参加堂内的义务劳动、堂区承包的土地耕种和收获工作,而且自觉主动地延伸到社会上,如2009年冬几场大雪,使村庄街道交通堵塞,
孟小花用行动换回了戚大姐的信德,使她重新回到了天主的怀抱。一个月后,戚大姐病愈出院。
(玛12:7)慈悲彰显在耶稣的每个行动中。它可以分三类:首先,耶稣的慈悲是对受苦的、附魔的和病人的爱。面对受苦的人,耶稣并没有冷漠地一走了之,而是慈悲地对待他们,触摸他们,医治他们,即使是礼法禁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