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个称呼,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来源,从1948年起,德肋撒修女开始为那些贫苦无依,三餐不继,读书更是完全没有机会和经济能力的学童兴办学校,教他们读书识字,就是那些儿童那时候以Mother妈妈称呼她,就这样叫起来的
作为1978年出生,与安神父同村的我,又曾经修过道,安神父葬礼时,正在读书的我未能参加葬礼,今借20周年纪念,写些跟神父有关的事,以示缅怀。
这令王清芬修女很生气,青青则觉得姑姑太不理解她,为什么非要逼她去读书?于是就写了一封很长的信,足有满满5页纸。这封信王修女到现在还保留着。
妈妈把我带到吴神父面前,给神父介绍说,我是她的第二个儿子,现在在高中读书,吴神父定睛望着我好长时间,没有说啥话。我也害羞地望着这位面带笑容、和蔼慈祥的老人。
《利玛窦札记》对当时的仙花寺有以下描述:“建筑结构新颖,颇为美观。中国人一看就感到惬意。这是座欧洲式的建筑物,和他们自己的不同,因为它多出一层并有砖饰,也因为它的美丽轮廓有整齐的窗户排列作为修饰。”
现在我的孙子像正常孩子一样,又返回学校读书,连教外人也说:“你们的天主救了他,奇迹!”本堂神父培育教导我们,鼓励我们去传福音,要我们遇到困难就到圣体前祈祷。
我的老相识———陈惠,今年已近八旬,他8岁入校读书,15岁领洗入教。师专毕业后,一直在完中执教。
middot;茹尼拜拉,1923年4月出生于湖北省光华县牛岗村(现属老河口市),1925年随父母逃荒至陕西,1930年其母将其送入大荔县天主堂保赤会(孤儿院)领洗入教,先后在大荔三德女校及西安玖瑰女中读书至高中毕业
这所学院是为圣座外交工作培育人才的地方,在这里读书的学生一般都是司铎。教宗在接见活动讲话中,为这些未来圣座外交人员在接受培育阶段应有的态度指出了方向。
要实际地促进青年女性和妇女读书和职业训练的权利,以积极一致的立法对抗各种形式的不公正的剥削和将她们的身体视为不相称的商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