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机举了其中一个例子:一位年老的面包师傅本来有意关闭他的面包店,但想到他的老顾客朋友们不知道去哪里买面包,便打起精神,带起口罩回到柜台后面工作。
尼苛德摩不明白这道理,疑惑地问道:「人已年老,怎样能重生呢?」教宗强调,尼苛德摩的这个提问「对我们极具教育意义」。「事实上,我们可以在耶稣话语的启发下,把这问题倒过来看,发现老年所蕴含的使命。」
的确,有时生命让我们无法工作生产和积极地活动,可能因为疾病、年老、环境因素,甚至是单单的缺乏机会。然而,基督徒决不能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更不能认为自己“下岗”。
在内蒙古包头教区,有很多可亲、可敬、可爱的老人们,他(她)们虽已岁月如烟、年至耄耋,仍福传不止;虽满身疾病、痛苦难忍,仍心系教会;虽朝不保夕、自顾不暇,仍关爱他人。
小巴拉盖堂区慰问老人在内蒙古包头教区,有很多可亲、可敬、可爱的老人们,他们虽已岁月如烟、年至耄耋,仍福传不止;虽满身疾病、痛苦难忍,仍心系教会;虽朝不保夕、自顾不暇,仍关爱他人。
老人家虽已年过八十,但仍精神矍铄。想到这一别不觉已是十八年,不知下次返回故里又是何年何月,亦不知再次回乡是否能看到这些我所崇敬的老神父们,便想问他老人家要张相片。
85岁高龄的姑妈,是一位热心的老教友,她虽已年迈,但对这次奥运会极感兴趣,言谈之间无不流露出无限的期盼。她还拿出她的剪报给我们看,她细心地收集了历届奥运冠军的资料。
在中国,街上看到的更多的是夫妇俩给子女以更多的爱;而在巴西街上,看得最多的是不论年轻的还是年老的夫妇,都是并肩携手,一起散步、逛街和游览,小孩子往往跟随其后。
人的每一个处境都有软弱、罪和死亡的痕迹,福音的喜讯不仅仅是一句话,它更是一个无需偿报的爱与忠信的见证:是走出自我,去与他人相遇,是与受生活伤害的人同在,是与欠缺所需的人分享自己的所有,是留在患病、年老、
活一辈子,只求年老时儿孙满堂,颐养天年。可步入耄耋之年的许多老人,境况却各不相同。母慈子孝,实乃人生至幸。可是当今的社会中,有相当一部分老人的晚年却不幸福,其中得不到子女赡养的老人也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