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强调,建设和平也需要重新接纳天主与人的盟约,这是人与人结盟的基础。它不仅建立在刻在西乃山石板上的天主十诫,更深深烙印在每个时代、每个地方的每个人心中。天主十诫可以概括为爱天主和爱近人的法律。
为此,这三位基督宗教的领导人引用《圣经》,吁请众人恢复与造物主天主的盟约,做祂的助手(参阅:创二4-7)。
为此,教宗指出,「连在教养和亲戚关系领域也出现新的需求,要求我们调整代际之间的传统盟约」。然而,不同世代相处的时间其实越来越长。
教宗先谈圣神降临的意义说:“今天我们庆祝圣神降临大瞻礼,这是希伯来人古代的节庆,纪念天主和他的选民在西乃山所订立的盟约。这个节日后来也成为基督信仰的节日,在耶稣复活后五十天举行。
教宗继续说:在中东地区的文化中,盐象征多种价值,例如盟约、关怀、生命与智慧。而光则是造物主天主的第一个造化,也是生命的根源。
他们是贤士,不属于盟约子民。上次我们谈到白冷城的牧羊人,他们因被视为是"脏的"而被希伯来社会边缘化;今天我们邂逅另一种人——外邦人。
圣经的见证:爱是恩典,更是盟约圣经中充满了对天主大爱的描绘,这份爱是主动的施予,也是信實的盟約。
我觉得,这位先知的形象非常符合这个时代,符合这一任教宗:先知在完成其使命时处理了各种突然出现的问题,体验了天主,蒙召叫立了盟约、忠于天主。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人物,因此围绕他展开本次避静。
教宗这样说:盟约的子民散居在异族中,他们沉痛地质问自己有关那位似乎抛弃了他们的天主的事。
上主始终信守他的盟约和许诺。天主是光,在祂内没有一点黑暗(若一1:5)。在子民方面,他们却在光明与黑暗、忠信与不忠、听命与反叛之间徘徊,他们时而是朝圣的子民,时而是迷途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