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教理》还说:死亡是人在世旅途的终结,也是恩宠和慈爱的在世期限届满,这恩宠和慈爱是天主施予人,为使人能按照天主的计划去实现他现世的生命和决定他的终局(1012-1013号)。
学校也必须像一位慈爱的母亲,为未来的哲学家,科学家,卓越的思想家提供生命。比赛,旅行,以及课外活动将激励学生在各种情况下挑战自我。
原罪后郑重许诺再次显示天主的无限慈爱,尽管人冒犯了至尊无对的主,但是慈爱的天主,仍然给人悔改的余地,留给人退路,带给人希望和信心,仍然怀有盼望!
难道为了不被骗走一枚硬币,我们必须硬起心肠冷待那些可能急需我们帮助的求乞者,直到他们走投无路、铤而走险?行善所以是一种美德,是因为行善可以帮助别人。而且,行善也可以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某种慰藉。
然而,接纳的意识在教会内大为增长,因为教会总是怀着一个母亲的心肠注视人,为人谋求福祉和救恩。
天主时刻以慈父的心肠包容我们的一切。如果我们以这种心态对待别人,那么这个社会就是天堂的社会。无论环境怎么变化,我们基督徒的生活都不能变化。因为耶稣基督昔在、今在、永远在。
晚祷后,我跪在大圣若瑟像前久久不能自已,我不敢也不忍吐露的心情,大圣若瑟以他慈父的心肠,以他信靠的心,以他自己作榜样来为我解开了这个结。
第三,若不能赦罪,就该以父亲的心肠与他们交谈:‘请看,为这事我赦不了罪,但我请你放心:天主爱你,天主等待着你!让我们一起祈求圣母,让她守护你。请你再来,我会等候你,天主也等候你。
带领避静的龙基神父当天上午在第一场默想中表示:教会与每位基督徒都应该具有慈善撒玛黎雅人的心肠,悲悯世人的创伤,因为呵护苦难者有助於改善社会关系,抵拒丢弃文化。门徒们在失落与痛苦中度过了耶稣死後的三天。
追随基督,应是圣神启示下对基督的确认,对基督充满信任、感恩和爱,是出自心灵的、对圣神召叫的回应,并因此甘心负起自己跟随基督的十字架,穿上怜悯的心肠、仁慈、谦卑、良善和含忍……